来源:申万宏源固收研究
2025年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对此,我们理解如下:
背景:呵护债市需求侧,践行适度宽松。1)政府债发行高峰已过,当前买债可能重在呵护需求,避免债市波动过大影响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政策传导。2)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买债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总体可控。3)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压力,买债投放流动性也是践行适度宽松的应有之义。
路径:购买银行库存债券或者二级市场债券。1)可能直接购买一级交易商的库存债券,实质上起到定向投放流动性的效果,对市场影响更小,此种情况下降准同步落地的概率依然较高。2)也可能通过一级交易商在二级市场买入债券,实质上可以起到面向更大范围对象投放流动性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未来货币政策框架。
方向:短期或以净买入为主。1)考虑到经济内生动能偏弱对于社会信用扩张起到约束作用,当前政府信用扩张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作为财政扩张的广义“交易对手方”,央行买卖国债工具短期大概率仍然以净买入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为主。2)但买卖国债这一工具本身既可以买也可以卖,也是收益率曲线调控的方式,未来会否卖债也要看实际需要。
规模:预计月均净买入国债的实质性规模可能难以明显大于2024年。1)目前2025年的政府债发行基本接近尾声,货币政策配合诉求有所减弱。2)参考2024年的每月央行净买入国债规模,经验视角下短期重启买债工具的规模可能也不大。3)买卖国债工具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替代,买债规模扩容的同时可能同步压缩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的操作规模。
影响:短期可能脉冲式利多,但利好影响或难以持续,中长期影响或偏中性。1)2024年央行买债对于短端利率起到了一定的压低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了长端下行。因此,后续央行或在买卖国债的实施方式和节奏上更加谨慎,例如采取提前公告等方式,加强与市场的信息沟通。2)债市核心矛盾仍然在于固收资产的性价比,久期资产短期做多空间可能有限。目前债市可能仍在回补年初的行情透支,机构博弈心态仍重,长债和超长债与短债利差仍然修正过程中,长端及超长端波动加大,久期资产性价比仍不高,当前建议把握短债确定性。
风险提示:政策发力超预期,地产销售超预期,海外环境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