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10月25日),国际金价在410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国内品牌金饰价格普遍维持在1164-1236元/克区间。近期,市场上有声音称“下周金价或将重现2013年历史”,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结合最近的信息,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其中的逻辑与差异,避免盲目跟风。
2013年4月,国际金价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暴跌近15%,从1597美元/盎司跌至1360美元/盎司,随后一路下探至1197美元/盎司,半年跌幅近三成。其核心原因有三点:
其一,政策转向:美联储当时释放“缩减购债”信号,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逆转,美元走强,黄金的“避险光环”黯淡;
其二,技术踩踏:金价连续12年上涨后,积累了大量获利盘,一旦风向转变,资金集体出逃,形成“多杀多”的局面;
其三,需求退潮:全球经济逐步复苏,风险资产(如股票)的吸引力回升,黄金的“避险需求”大幅减弱,机构资金(如SPDR Gold Holdings)纷纷撤离。
尽管近期金价出现短期回调,但宏观环境与2013年存在本质不同,支撑金价的核心因素依然稳固:
政策环境:2025年,美联储已进入降息周期(9月降息25个基点),而2013年是“缩减购债”的紧缩起点。降息会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黄金无利息),推动金价上涨;
需求结构:2025年,央行购金潮持续强劲(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单季净买入255吨,创同期历史新高),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而2013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减少34%。央行购金是黄金市场的“稳定器”,能有效对冲短期波动;
避险需求:2025年,地缘政治风险(如中东冲突、俄乌局势)、全球债务危机(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等因素,使得黄金的“避险属性”更加凸显。而2013年,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风险偏好回升。
尽管当前金价处于高位,但短期回调压力仍在,需关注以下因素:
技术面:金价在突破4300美元/盎司后,出现“超买”信号(RSI指标进入70以上区间),短期可能面临调整;
事件驱动:11月初的美联储议息会议(11月6日-7日)将成为关键,若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如暗示暂停降息),可能引发金价回调;
市场情绪:近期,部分机构(如高盛)提示“黄金短期可能回调”,需警惕“获利了结”带来的抛售压力。
理性看待“历史重演”:2013年的暴跌是“政策 技术 需求”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当前环境已发生本质变化,无需过度恐慌;
关注长期逻辑:黄金的“避险属性”与“货币替代属性”(如去美元化)依然稳固,长期仍有上涨空间;
控制风险:短期回调压力仍在,建议投资者“逢低买入”,避免追高;同时,分散投资(如配置黄金ETF、实物黄金),降低单一资产风险。
“下周金价或将重现2013年历史”的说法,更多是“短期波动”的误读,而非“历史必然”。当前,黄金市场的核心支撑因素(降息预期、央行购金、避险需求)依然存在,长期走势依然向好。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动,聚焦长期价值,避免被“历史重演”的言论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