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举行
共忆两岸抗战史 同承千秋血脉情
最近,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唤起两岸同胞对吴石等烈士的缅怀之情。由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钟兆云以李友邦将军和台湾义勇队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我的国籍我的血》,若搬上荧屏,想必也会引发民众强烈共鸣。
25日是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仓山校区举行。来自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以及台胞代表、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在缅怀先烈中传承抗战精神,在品读经典中凝聚统一共识。
读书分享会现场。陈景好 摄
小说铸魂:
承载两岸抗战记忆
《我的国籍我的血》由钟兆云创作,初版于2015年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2025年9月修订重版。该书以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为原型,塑造了李友邦、郑中原等一批矢志不渝的爱国者形象,填补了台湾义勇队题材文艺创作的空白。
书中主人公原型李友邦祖籍福建,生在台湾。在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他毅然到大陆参加革命,投考黄埔军校,成为台胞在大陆的领袖之一。在抗日烽火遍燃祖国大地的苦难岁月里,李友邦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组建台湾义勇队,同步成立台湾少年团。台湾义勇队臂章写着“复疆”二字,从福建武夷山出发,转战闽浙赣抗日前线,以医疗救助、对敌宣传、武装斗争等多种形式投身抗战,成为抗战时期台胞在大陆组织的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抗日队伍。1945年台湾光复后,队员们终于实现了恢复中国国籍的夙愿。
2025年6月,《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与《我的国籍我的血》形成历史真实与艺术呈现的呼应,共同驳斥了“台湾没有抗日”的谬论。
钟兆云分享创作历程。陈景好 摄
多元分享:
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与祖国人民并肩抗日的台湾英烈,我们没有忘记。”分享会现场,钟兆云深情回顾了创作历程。为还原历史群体,他曾广泛搜集两岸抗日史料,力求展示一个时代的爱国群像。
“李友邦等台湾志士在日本统治下,为了恢复中国国籍、堂堂正正做回中国人,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钟兆云道出了书名背后的深意。
他在书的最后写道“天地可容人痛哭,有时须忍泪欢呼”,说的是李友邦率领台湾义勇队回到台湾所经历的白色恐怖:1951年底,吴石案发一年后,台湾当局以“涉嫌包庇掩护中共间谍罪”判处李友邦死刑,判处李友邦的妻子严秀峰15年徒刑,不少当年的台湾义勇队成员亦被指控涉及“匪谍案”遭追究。10多年前钟兆云第一次到台湾,就专门到台北马场町凭吊先后在此就义的吴石、李友邦等烈士,并专门到新北市芦洲李友邦故居凭吊,采访他的儿子李力群先生。
“李友邦以一腔热血表达了对祖国的认同、对统一的渴望,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理当大书特书。这本书的创作和出版,正可以用来告慰李友邦烈士和台湾义勇队成员。”钟兆云说。
他特别指出,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台湾光复的厚重意义,李友邦等志士的奋斗正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修订重版《我的国籍我的血》,也是希望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傅翔、台湾义勇队抗日志士后人郑岚、台胞代表简以信等先后发言,从不同维度阐释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福建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任易向农,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吴珊珊博士,福建农林大学台湾籍师生张玮尹、张家恺、刘欣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劲涵等读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展现了不同群体对这段历史的情感共鸣。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王增华朗诵台湾诗人巫永福1936年所作诗歌《祖国》,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讲解员牛晨以《义勇挥戈血同源》为题讲述了李友邦与台湾义勇队的事迹,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尾声,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等5家单位,联合向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建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等5家机构赠书,推动《我的国籍我的血》所承载的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广泛传播。
凝聚共识:
以史为鉴共促统一
此次读书分享会兼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的双重意义。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室务会议召集人、主任刘大可指出,台湾义勇队的事迹印证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深刻论断,而《我的国籍我的血》立足真实历史事件,以深厚的情怀和生动的叙述再现这段历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样本。他表示,省委党史方志办将持续挖掘福建红色资源,深化与高校及相关单位的合作,以史鉴今培育家国情怀。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庆春盛赞钟兆云将党史与文学融合的创作之路,强调《我的国籍我的血》重版在特殊年份的非凡意义。他结合全省近5万名在册烈士、1.5万余处烈士纪念设施的资源优势,介绍了福建在烈士纪念设施管护、烈士遗属关爱、英烈精神宣传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要以英烈精神为纽带,凝聚起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强大合力。
今年是福建农林大学合并组建25周年。该校党委书记赖海榕结合学校特色展开论述。福建农林大学前身院校的师生在抗战时期强农报国服务抗战经济,抗战后心系台岛投身光复建设,这份情怀与书中两岸并肩抗战的精神高度契合。如今,学校既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更计划将《我的国籍我的血》融入思政课程与校史教育核心教材,融入校园文化和“四史”教育,引导师生理解两岸同胞的民族属性,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兄弟并肩曾抗日,千秋大业归一统。”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陈远从出版视角解读了该书价值。他回忆道,10年前福建人民出版社约请创作时,李友邦的事迹尚不为人熟知,此次重版恰逢《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文献遗产名录,堪称“适逢其时”。该书通过细节叙述,展现两岸并肩抗战史实,为年轻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提供了鲜活教材。此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今年还推出《两岸家书》、电视剧同名小说《沉默的荣耀》等一批抒写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精品图书,用出版记录历史、启迪未来。(记者 赵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