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有可能对中国征收500%的关税,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85名美国参议员已经准备好授予特朗普总统权利,允许他对中国征收最高可达500%的关税。这是贝森特首次公开发表此类言论。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转变。几天前,他还试图保持冷静,表示“中美关系很好,一切都会正常”。然而,到10月15日,他在白宫接受记者提问时首次承认:“是的,我们正在打贸易战。”仅仅几天时间,紧张局势再次升温。
贝森特和特朗普的表态传递了两个重要信号:
1. 美国已经对中国的立场做出了最坏的预测,他们确信中国现在不会妥协,也不打算在未来妥协。
2. 美国目前并不打算对中国做出任何让步,至少在10月底中美高层会晤之前,他们不会改变立场。
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向美国的全球盟友发出集结令。本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度会议在华盛顿召开,贝森特借此机会向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出要求,敦促他们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对局势袖手旁观。为了争取这些国家的支持,贝森特甚至表示:“中国现在正在利用稀土资源与全球对抗,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
然而,美国的盟友们的态度并不统一:
1. 欧盟最近确实在与中国发生摩擦,但并非完全是为了支持美国。据多家媒体报道,欧盟正在考虑要求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向欧洲公司转让技术,否则就不允许这些企业在欧洲继续经营。这一举动被中国外交部强烈反对,目前中欧之间正在就此进行博弈。
2. 日本目前更多关注的是国内问题,而非美国的立场。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最近承认,由于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公明党退出了执政联盟。目前,日本的政局动荡,公明党和其他在野党正在讨论推出统一候选人,高市早苗能否成为下任首相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3. 韩国内部也出现了分裂。以李在明为首的务实派倾向于避免在中美之间站队,而韩国的亲美派则不断施压。近期,中国商务部宣布制裁五家韩国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帮助美国调查中国的造船业。这一举动让韩国亲美派的立场变得更加敏感。
总的来看,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征收500%的关税,那就意味着两国的贸易关系将彻底“脱钩”。特朗普是否敢采取这一步,取决于他的盟友态度以及中美双方各自掌握的筹码。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特朗普除了加征关税外,并没有更好的手段。除非他决定冒险采取“台湾牌”,但一旦这么做,五角大楼就得准备应对直接的军事冲突。可以说,即使特朗普愤怒,也未必敢走这条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