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10月23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前三季度德州市外贸发展情况主题新闻发布会,德州海关查检一科科长武广衍就今年以来德州国际陆港取得的发展以及德州海关采取的措施答记者问。
据了解,德州海关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拓宽服务领域,支持德州国际陆港高安全高质量发展。推动开通首条德州—莫斯科国际公路运输(TIR)线路,TIR业务实现零突破。
一是“提质工程”强监管。升级“铁海E通”系统,优化卡口动态监控、转关单核销等内容,对货物出入场、列车装卸等进行优化,提高运行效率。综合运用视频监控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管并将结果在网站进行公示,视频在线率连续保持100%,实现监管与便利协同。
二是“增量工程”拓平台。货物可通过转关等方式,在德州市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1—9月份监管转关货物集装箱量214标箱。完成德州市1家运输公司和6辆运输车的注册登记,组织召开TIR座谈交流会,推动开通首条德州—莫斯科国际公路运输(TIR)线路,TIR业务实现零突破,畅通公路、铁路双运输通道。
三是“助航工程”增便利。召开4次“关地企”座谈会,走访调研30余家大型企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通过“海铁联运”“铁海E通”等模式,每个集装箱可以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300元至500元。在内陆港设立“海关政策服务站”,为通过国际陆港运输的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规定时间内优先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