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今心与禾火,作者:今心与禾火,题图来自:作者供图
这篇小记,写在生孩子到底有多痛之后,不知是因为初为人母的忙乱,还是分娩后的痛楚太过拉扯,一直躺在草稿箱里忘记发出来。如今翻开,一笔笔账单依然清晰,也是一个新生命初临人世的“入场券”。
怀孕3个月
生孩子的花钱周期,指四月从初次查HCG确认怀孕,至十二月生产完出院,一共8个月零18天。个人记录,不具有普遍意义。
整个孕期,我前后去过三家医院。
最初的症状是小腹持续疼痛了一周左右,类似大姨妈来临前那种闷闷的胀痛,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我翻出试纸测了测,随后丢在一旁继续洗漱去了。忙完想起来再看,试纸上多了一道淡淡的粉红印记,喊家属来看,他也不明所以。我拍照发给两位已经生育的朋友,她们都肯定地告诉我是怀孕了,建议我第二天早晨再测试一次。
第二天,那道印记果然变得更清晰,带着些许不可思议和不明就里的情绪,我在上班午休的间隙去公司附近的医院抽了血,两个小时后结果出来,HCG304mIU/mL(大于5代表怀孕),检查的医生推测,大概才两周。
第一次测HCG
第一家医院,主要起“确认”的作用,费用支出很少,检测费45元+叶酸74元,一共是119元。
当天下午请了假,转去市妇幼做详细检查。B超检查当时没有探到孕囊,医生的建议带着一丝凝重,让我三天后复查,并告知不排除宫外孕可能。这个阶段小腹持续的胀痛感仍然没有任何缓解。
三天后复查终于看到孕囊,排除宫外孕,但仍然未能测到胎心,医生建议三五天后重新检查。这个阶段HCG翻倍势头良好,但孕酮值低于正常水平,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再次复查时终于捕捉到微弱的胎心搏动,悬着的心稍稍落地。HCG值已攀升至一万多,孕酮仍然低于正常值,医生开了补充孕酮的药,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小腹疼痛稍有缓解。
宫缩记录
在市妇幼问诊那段日子,几乎每次检查完都会开药,离开时随身背的布袋被塞得满满当当。我一直对吃药比较抗拒,家里那个专门放药品的大抽屉,眼见着就被各种药盒堆满,我心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到了六月,我们决定转到协和医院检查,并固定了一个产科专家问诊。两家医院的就诊体验差异比较明显,市妇幼偏向谨慎干预,协和更倾向自然观察。协和医生面对孕期出现的各种状况,似乎拥有更强的“平常心”,这种笃定而从容的态度,对初次怀孕、毫无经验的我来说更受用,无形中卸下了许多未知带来的紧张。
整个孕期在协和的挂号费累计171元,各类必要检查和药费合计2851元,在协和产检的总支出是3022元。
孕晚期
产前两个月,我们最终确定了在市妇幼生产,主要考量是离家近,这个优势在住院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是上班时突然破水,入院非常仓促,家属拿的待产包不全,住院那几天,他几乎一天要往家跑两三趟取东西。
从十月起,我们又转回市妇幼产检。家属提前做了攻略,瞄准了市妇幼的家庭化产房,以及负责这个产房的主任医生。于是,每周日清晨定闹钟抢这位专家的号,成了雷打不动的任务。
孕晚期需要每周产检一次,时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工作日正常上班,周六抢号,周日产检,甚至到了生产当周,我的预约表上还排着周末的专家号和常规胎心监护,真的是很勤勉。
胎心监测
在市妇幼前后问诊13次,普号和专家号都挂过,挂号费总计112元,加上各类检查费与医药费4228元,整个孕期在市妇幼的花费是4340元。
最后就是市妇幼的住院费用,2021年12月14日晚上办理住院手续,12月18日中午出院,一共住院4天,房间费是1480×4=5920元,其他接生、医药费用一共是10702元,新生儿费用是1308元,住院期间的总费用是17930元。
整个孕期和生产的总费用是25411元,其中,生育险报销了门诊费用715元和住院费用3000元,扣除后费用是21696元。
以上,便是整个孕期和分娩的费用总支出。但生育其实是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托举,还有一些医保报销的明细未能一一梳理。
将生育的花费定格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每一笔都承载了母体承受的蜕变与痛楚,但生命本身带来的回响:
幼崽第一声响亮的啼哭、第一个软糯的拥抱、第一声含混又清晰的妈妈……
才是人间烟火里,最昂贵的生命馈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今心与禾火,作者:今心与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