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创始人
2025-10-21 20:30:35
0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共计:23页

2025中国媒体市场三大趋势:情绪共鸣、价值回归与全球联结

打开短视频平台,自然疗愈话题播放量超7000亿次,反内卷讨论量突破270亿次;刷到央视新闻用热梗科普国防知识,点赞轻松破百万;看到《黑神话:悟空》在海外游戏圈掀起热潮……这些日常现象背后,正藏着2025年中国媒体市场的核心变革方向。央视市场研究(CTR)最新报告指出,当前媒体行业正围绕“情绪价值深耕”“中心化共识重塑”“全球文化联结”三大主线演进,从满足个体情感需求到凝聚社会共识,再到助力中国文化与品牌走向世界,媒体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

向内深耕:媒体成品牌情绪价值的“风向标”与“实验室”

当代社会结构变迁与生活压力,让“情绪共鸣”成为大众核心需求,也催生了蓬勃的情绪经济。CTR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上,心灵疗愈相关内容播放量达7096.9亿次,松弛感 真诚才是必杀技等反映心态调整的话题阅读量均超百亿,非遗 文化自信等传递文化认同的内容也有112.1亿次曝光。这些数据印证了一个趋势:人们正通过情感连接、身份认同寻求精神慰藉,而媒体正是这场情绪传播的核心推手。

媒体的第一个角色是“情绪风向标”。它既能用优质内容激发用户情感,也能引领社会集体情绪走向。比如央视新闻与雅迪联合打造的《何时》短片,聚焦当代青年奋斗故事,成功点燃群体共鸣,青春不问何时微博话题阅读量近4000万;总台《国家宝藏》系列节目则以文物为载体,唤醒大众民族自豪感,甚至带动相关文旅目的地消费热潮。就连体育领域,新华日报提炼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评论,也一度成为引领“拼搏斗志”情绪的流行表达。

同时,媒体还是验证情绪传播的“实验室”。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数据,媒体能量化用户情绪共鸣的程度与范围,再根据反馈优化内容创意。比如当“回答我,look in my eyes, tell me why!”成为反映“渴望真实”的热梗时,央视新闻迅速将其融入国防科普内容,最终收获百万级点赞;vivo与央视新闻合作时,也精准捕捉大众对航天事业的“自豪与牵挂”,在神舟十二号返回时推出《地球家书》温情短片,既传递情感又强化品牌温度。

这种情绪共鸣还在向消费行为转化。赛博功德话题走红后,年轻人自嘲式的“攒功德”需求,带动电子木鱼等数字衍生品热销;运动品牌洞察到“孤独感”催生的“城市归属感”情绪,推出“City Walk装备”套装,精准击中用户需求;海尔卡萨帝更在与总台合作的发布会上,用“非遗+科技”的组合推出新品,让用户在感受文化自信与科技魅力的同时,认可品牌“传世文明守护者”的定位。AI技术则让这一过程更高效,情感计算系统能将主观情绪转化为可量化数据,合成AI智能体还能模拟消费者决策过程,帮助媒体与品牌更快捕捉情绪趋势。

向中心聚力:碎片化时代,媒体重塑社会“价值共识”

“算法推荐总推重复内容”“AI新闻总觉得不真实”——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正是碎片化传播带来的行业痛点。CTR引用路透社与哈佛大学《2025年数字新闻报告》显示,过半用户对算法推荐的社交媒体内容感到“一般或不满”,八成用户对AI个性化新闻持怀疑态度,“无用信息”“虚假内容”成为主要吐槽点。

痛点背后,是用户对“高质内容”的渴望在回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5-44岁、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中,纪录频道(如CCTV-9)的收视率同比提升明显,这一群体正主动回归能提供深度价值的内容平台。品牌端的需求则更迫切:不少企业反映,碎片化营销让品牌形象变得分散,“每个用户接收到的内容不一样,对品牌的认知也不一样”,且碎片化营销的花费比竞品多20%。与此同时,202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不信任KOL推广的消费者数量,是不信任普通广告的2倍多,品牌开始意识到,需要通过统一的价值观、文化与策略,依托主流渠道和主流表达,重建清晰的品牌认知。

这种需求推动媒体进入“再中心化”阶段——从“流量时代”转向“价值时代”。媒体不再追求零散的流量曝光,而是通过“结构化”“系列化”“议题设置”三大路径,凝聚长期价值。“结构化”让内容可识别、可关联、可复用,比如将科普知识按主题分类,方便用户系统获取;“系列化”则通过IP矩阵沉淀用户,把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连接;“议题设置”能力更是媒体的核心优势,2025年总台春晚带火机器人话题后,北京马拉松、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相关活动陆续落地,形成持续的社会讨论热潮。最终,媒体通过专业内容、信任背书和价值认同,让“再中心化”成为连接用户与品牌的新纽带。

向远而行:媒体助力中国品牌与文化“全球破壁”

随着中国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媒体的国际传播角色也愈发重要。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总值达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与此同时,国内媒体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超过85个国际传播中心落地,2300多个国内媒体账号在海外社交平台运营,260多家重点企业开设海外账号,其中64家的粉丝量超百万;CGTN更是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规模突破7亿。中国媒体与中国品牌正形成“出海合力”。

在国际传播中,媒体探索出“本土化”与“在地化”双轨并行的路径。“本土化”聚焦“中国叙事的主体意识”,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中国游戏《昭和米国物语》以架空现实为载体,面向全球用户讲述跨文化故事;短视频平台上,中国超级工程、特色交通工具“三蹦子”、外国人体验搓澡等内容,让海外用户直观感受中国生活方式;特区、县域的治理案例,则向世界展示中国治理思想的实践成效。

“在地化”则更注重“平等交流”,用“人脉”与“人气”弥合文化差异。媒体与品牌会优先选择海外专家、知名KOL作为信任主体,比如华为在毛里求斯的珊瑚保护项目、在意大利的可持续农业合作,都是通过当地网友的自发分享“圈粉”;在内容形式上,则选择游戏、纪录片、音乐等跨文化载体,《黑神话:悟空》《全职高手》在海外游戏圈的成功,《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引发的全球自然爱好者共鸣,都证明了流行介质的传播力;国漫IP“谷子”远销海外、名创优品将中华文化融入潮流设计,则通过群体性、潮流化表达,打破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媒体正帮助中国品牌实现从“技术惊艳”到“价值共生”的跨越。正如CTR报告所指出的,未来媒体将承担起三大新角色:做情绪共鸣的“分析师”,把大众情感转化为可落地的价值;做群体共识的“炼金师”,在碎片化信息中提炼核心价值;做文化联系的“翻译家”,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结更紧密。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媒体不再只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绪、共识与文明的连接者,让情绪有温度、共识有方向、文明有回声。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3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