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协议”难掩劳动关系 法院审判为劳动者撑腰
创始人
2025-10-21 08:59:41
0

新业态用工模式下,部分用工单位试图以“合作协议”模糊劳动关系,这种做法真能规避法律责任吗?近日,福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例给出明确答案:形式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实际用工事实才是认定劳动关系的核心。

2023年5月,江某以全职配送员身份在某超市工作,通过App接单配送,工资由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按月固定发放。同年8月,江某送货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该公司却以双方签订《业务分包服务合作协议》为由,主张双方是合作关系,拒绝承担劳动关系责任。

法院审查发现,协议未明确业务范围、成果标准等合作核心要素,反而详细约定江某的工作任务与考核标准;报酬按“基本工资+绩效”按月发放,并非合作关系的“按成果结算”;江某需遵守公司及平台管理,统一车辆、着装,丧失自主决策权。

法院指出,认定劳动关系需看实际履行情况,江某的配送工作是公司业务组成部分,需接受指挥监督,收入为固定劳动报酬,完全符合人格、经济、组织从属性特征。最终,法院驳回公司上诉,维持劳动关系认定。

□案例点睛

劳动关系的认定有明确的法律标准,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即便未签订劳动合同,只要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劳动关系依然成立:1.双方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2.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对于新业态劳动者而言,若遭遇类似情况,务必注意留存工作记录、考勤信息、工资发放凭证等证据,一旦权益受损,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劳动仲裁维权。同时,用工单位只有规范用工,依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正道。(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田小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