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2025年,对OPPO来说是个格外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它刚迈过三十周年的里程碑,一边朝着高端品牌转型的关键目标稳步前行,另一边却也绕不开行业里此起彼伏的“掉队”讨论。
要知道,它曾是手机行业里实打实的头部玩家,如今的市场排名却落在了华为、小米、vivo的后面。
比市场排名下滑更刺痛的,是突如其来的产品信任危机。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都在反映手机出现“屏幕绿线”的问题,这也成了当下绕不开的新话题。
而这一切恰好发生在Find X9系列发布的关键窗口期。
作为OPPO三十周年的旗舰献礼,该系列凭借哈苏影像升级、超大容量电池等亮点创下系列预订量新高,被寄予推动高端化突破的厚望。
但信任危机的叠加,无疑给这场承载品牌转型野心的关键战役,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01、突然出现的绿线成了OPPO用户心里的疙瘩
最近,社交平台上有不少OPP0和一加手机的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屏幕会突然冒出一条横贯画面的绿色竖线,怎么按、怎么重启都消不掉。
最开始,大家还以为只是个别情况,可能是自己不小心摔了、碰了,或是运气不好赶上了“瑕疵机”。可慢慢翻下去才发现,发帖的人越来越多。
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些出问题的手机,似乎藏着一个相似的时间规律——大多是用了快四年的时候。
而且不管是OPPO主品牌,还是一加,从不同定位的机型里,都能找到“绿线”的影子。
像高端的Find X系列,有人用着Find X3,充电的时候屏幕就突然出现了绿线。
走年轻化路线的中端Reno系列也一样,比如Reno 12的用户,同样是在充电时遇到了一模一样的情况。
就连一加的OnePlus 9 Pro,也有用户碰到了屏幕绿线的问题。
面对这样普遍的产品故障,有不少用户反映,官方其实出了政策,说只要激活还没满四年,就能免费换屏幕。
可等消费者真的跑到售后服务中心,得到的答复却五花八门,跟之前说的完全对不上。
有人到了售后,工作人员一开口就问有没有发票,说没有就不能享受免费维修。
可很多人买手机已经两三年了,发票早就不知道放哪儿了。
有人被要求先去线下检测,看看手机有没有拆修过,结果到了门店,又被告知检测要收199元,还得出示手机盒子和保修卡。
“我手机都用了快四年了,盒子早扔了,保修卡也找不到了。”有用户无奈地说,当时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这些东西,换屏就得花399元,还补了一句“就算换了,半年后大概率还会出同样的问题”。
而那些手机激活已经超过四年的用户,处境更尴尬。售后明确说过保了,换屏必须花钱,这让他们更气愤。
有人在网上吐槽:“这明明是品控问题,凭什么要我们消费者买单?”
还有人忍不住反问:“OPPO旗舰机的寿命,就只有四年吗?”
可现在,一道突然出现的绿线,不仅影响了手机的使用,更让大家心里的那份信任,悄悄打了折扣。
而对于产生绿线的原因,OPPO官方服务账号“OPPO服务”称我们产品的各项指标均按照远远超1年的标准来设计的。随着产品的常年使用,以及一些环境变化因素(如低温、高温、潮湿和气候腐蚀等)导致电子产品性能有所损耗,可能出现一些硬件故障,建议您可尝试提前备份好重要信息,再携带购机凭证前往就近的服务中心检测处理。”
02、OPPO市场份额被挤出前三
时间周期拉长来看,OPPO的那道“绿线”不仅仅是一个硬件缺陷,更像一个隐喻,精准地划出了OPPO在狂飙突进后所面临的增长裂痕——曾经凭借精准营销和渠道优势叱咤风云的巨头,正站在十字路口,显露出疲态。
在国内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OPPO国内出货量99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0.4%。不过,OPPO的市场份额与前面的vivo、苹果、华为、小米有着不小的差距。
今年前三个季度,OPPO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7%、15.5%、14.5%,其中前两个季度,OPPO一直稳居第三,而进入第三季度,OPPO的市场份额排名则降至第五。
在全球市场,OPPO的表现同样乏力,尤其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OPPO市场份额排全球第四,vivo紧随其后,而到了第三季度,OPPO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全球前五,只能归于“其他”类别,与第一梯队渐行渐远。
第三季度,OPPO市场份额跌出行业前三,与其高端化进程缓慢密切相关。每年9月苹果发布新机,其他品牌普遍选择避其锋芒,但随着越来越多国产品牌加入高端竞争,能否在激烈市场中保持韧性,已成为关键考验。
从长期表现看,OPPO在高端市场的存在感仍然不足。以第三季度为例,苹果凭借iPhone 17系列实现出货量1010万台,市场份额达15.8%;华为Mate 70系列也表现强劲,单季度出货超320万台,推动华为以15.2%的份额位居第三。相比之下,OPPO的Find X8系列尽管口碑良好,但销量未能实现突破,与苹果、华为的高端份额差距明显。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OPPO的掉队态势愈发明显。华为依托麒麟芯片回归与卫星通信技术重夺高端市场;小米凭借折叠屏突破与影像升级站稳4000元以上价位;荣耀则借助MagicOS生态与精准定价策略快速提升份额。而OPPO不仅高端机型表现乏力,中低端市场也陷入“内外夹击”——Reno系列与一加产品价格重叠,形成内耗;K系列虽以低价策略拉动短期销量,却削弱了品牌溢价;A系列在低端市场则受到红米、iQOO的持续挤压,性价比优势不再。
究其根本,核心技术缺失是OPPO掉队的主要原因。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技术创新成为突围关键,但OPPO尚未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
曾经领先的VOOC闪充技术,随着百瓦快充普及已失去差异化优势;投入数百亿的芯片自研计划“马里亚纳”也因技术积累不足而终止,不仅错失构建技术壁垒的机会,更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在折叠屏这一高端新赛道,OPPO起步较晚,铰链与系统优化均落后于三星与华为;影像方面尽管频繁联名相机厂商,却因算法与底层技术投入不足,始终未能超越头部旗舰的表现。这种在核心技术上的“浅尝辄止”,使OPPO在行业升级浪潮中逐渐落后。
一道突如其来的“绿线”,不仅划在用户的屏幕上,也清晰地划出了OPPO在高端化与存量竞争时代所面临的品控与信任危机。技术护城河尚未建成,市场根基又遭遇挑战,OPPO的当务之急,已不仅是追赶对手,更是修复与用户之间的那道裂痕。三十而立的OPPO,若想穿越这场“中年危机”,必须在技术创新、品控管理与用户服务上做出更深刻、更坚决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