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撕碎了“伪工作”的遮羞布
创始人
2025-10-20 16:28:00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原文标题:《如果这轮AI爆发只达到预期下限》,题图来自:AI生成


关注AI的朋友可以阅读下Andrej Karpathy最新的万字访谈。作为OpenAI创始成员、曾任特斯拉AI部门负责人,他对这一轮LLM爆发的本质和预期有着深刻见解,尤为精彩的是对强化学习的论述、对AGI至少10年以上距离的判断、“构建动物和创造幽灵”的比喻,以及将人类认知分为不同模块,认为智能体还缺少多个关键能力等观点。

 

读完更觉得在ChatGPT火爆之初,特德·姜的认知今天看来仍极具预见性:当前LLM只是互联网数据的剪影压缩(“ChatGPT是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JPEG”),是对智能的近似模仿,仅仅够得着“智能”的下限。

 

从长期使用AI的体验来看,确实,一旦面临多分叉判断、需要灵感在无尽的信息之海中快速定位潜在关联时,AI远不如人意。且步骤越多,偏离越大。

 

更好的使用方式还是人机协同,让一个有具体know-how, 会问且会判断回答质量的专家,操作AI去定位、处理信息。

 

上述讨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在尝试回应一个本质的问题,这一轮AI发展的路线究竟能将我们带向AGI,还是另一个更加灵巧、更拟人的单词预测器。

 

这个问题上,重磅专家的重磅观点,对市场心理有着显著影响。去年10月份MIT达龙·阿西莫格鲁的悲观预期,今年MIT NANDA报告指出95%的企业AI投资零回报,都造成过冲击。预期打的越满时越脆弱。

 

这决定了这轮“泡沫”的含量。如果接近AGI,那今天所有的一切投入、估值都只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如果是另一个单词预测器、自动整理机呢?

 

我对这个下限情形倒也没那么悲观,因为,正如格雷伯的Bullshit Jobs: A Theory 《毫无意义的工作》提出,我们今天人类可能大部分的白领工作,都在解决扯淡的问题,只运用了人类最低层次的智能。AI似乎完全可以胜任这些浪费生命的工作。

 

这岂不是好事?

 

从好处想,这确实可以将人类从其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效的事情。但从坏处想,大部分人缺乏变通,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解放自我了。这些工作本身是另一种形式的救济(让人假装在工作),被AI取代后反而摧毁了一项福利制度。

 

综合的效果变成,短期内资本的利润提升了,但长期随着分配越来越向资本倾斜,总需求反而回落了。

 

另外,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大爆发,真正开花结果,要等到10年后,尽管当时不少后来的巨头已经崭露头角。如果前方迎来的也是一段阴暗的峡谷呢?那可能韧性真的比爆发力更重要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嬉笑创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