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猛涨,银行急刹,市场一片火热又紧张。2025年10月14日,伦敦现货金价突破4150美元,年内涨幅高达57%,这数字像是一颗炸弹,炸响了投资圈的神经。
同一天,中国银行突然宣布提高积存金门槛,工商银行的积存金产品在支付宝上闪现“系统维护”,客户无法新开账户。信号很明显,银行们开始紧张了。
紧接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纷纷发出风险提示,宁波银行10月9日已将门槛从900元提到1000元。工商银行则在10月13日把最低投资额从850元调高至1000元。
中国银行也没闲着,10月15日起门槛调到950元,这一系列动作告诉你,散户买金潮让银行头疼了。银行的刹车声,盖过了市场的欢呼。
远在东京,黄金经销商Nihon Material开门仅一小时就拒绝新客户。40岁的建筑老板大贯健司才买下一根小金条,等一个月才能拿货,兴奋得像中了彩票。
散户的热情高涨,黄金账户收益接近50%,有人感叹“黄金是一种值得等待的资产”,这话说得透彻,投资不只是数字,更是耐心的考验。
金价从年初的2600多美元一路飙升到4000美元以上,普通人真的赚到了钱。中国市场同样火爆,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金饰涨价超过50%,10月15日金价再涨20元,报1235元/克。
黄金回收价也创年内新高,920元/克,这么一涨,朋友圈里晒收益的帖子满天飞,“囤金”“定投黄金ETF”成了热词。热情中夹杂着疑问——“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
银行着急踩刹车,原因简单明了——怕散户冲动追高。价格涨得太快,波动太大,亏钱风险显然让银行不想坐山观虎斗。
银行提高门槛,一方面保护投资者,另一方面保护自己。毕竟客户亏钱来找银行麻烦,谁都不想当“替罪羊”。
建设银行公告里写得明白,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工商银行也提醒市场不确定因素多,价格波动大,赶紧给客户泼冷水。
私下里,银行客户经理劝得更急:“别盲目追高,别短线操作,市场太疯狂了。”这话像冷水泼到热锅上,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白银的行情更疯,10月9日现货白银首次站上50美元,13日盘中最高51.7美元,14日更冲到53.5美元,年内涨幅近80%,比黄金还猛。
这波行情真是来得急又猛,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首次破4000美元大关,10月13日盘中创历史新高4085美元。金价虽稍回落,但年内涨幅依然惊人。
投资渠道也发生变化,Wind数据显示,2025年黄金ETF成交额已破万亿,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2025年第一季度黄金ETF持仓增长23.47吨,增幅超过300%。
黄金ETF门槛低,买卖方便,年轻人尤为青睐。实物黄金贵又麻烦,ETF成了新宠,资金流向明显变迁,投资习惯在悄然改变。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9月底,我国黄金储备达7406万盎司,连续11个月增持。全球央行也在买,世界黄金协会称,今年第二季度央行净购金166吨。
金价飙升的背后,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作祟。9月降息25个基点,市场预期10月和12月还会各降息25个基点,美元贬值压力加大,黄金避险属性凸显。
景顺亚太区策略师赵耀庭指出,黄金已超越欧元,成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ETF资金持续流入,新增需求会推动金价更高。
中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明明甚至预测,金价有望突破4800美元,理由是北美、欧洲资金源源流入,亚洲资金虽平淡,但未来可能加码。
短期追高风险不小,金价波动剧烈,盲目冲进去容易被套牢。苏商银行研究员高政扬建议,黄金应是长期对冲工具,别把它当短线投机。
定投能平滑风险,重仓和集中投入尤其危险。美国银行10月基金经理调查显示,43%投资者做多黄金,超过“做多七巨头”的39%,市场已经过热。
拥挤交易往往意味着风险积聚,谁都知道这话不假。业内提醒要关注美联储政策、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和央行购金,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引发大回调。
长期来看,黄金上行逻辑依旧,央行购金、美联储降息周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都撑着。避险价值稳固,但眼下价格已不便宜。
追高风险大,回调随时可能,普通人不如等冷静期再入场。投资是马拉松,不是短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银行的收紧门槛和风险提示,其实是在帮市场降温。此刻最需要的是理性,而非被赚钱的兴奋冲昏头脑。
金价涨势如火如荼,背后暗藏风险,未来走向如何,仍是个问号。市场冷暖,谁都说不准,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