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国际黄金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现货黄金早盘一度冲高至阶段性新高,正当市场以为新一轮上涨行情即将开启时,午后突然迎来断崖式下跌,日内最大跌幅超2%,收盘价较日内高点回落近50美元/盎司。这场剧烈波动不仅让短线投资者措手不及,更因“老债王”比尔·格罗斯的重磅警告引发市场震动——这位曾执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传奇投资人公开表示,黄金已逐渐沦为“迷因资产”,其价格走势正脱离传统基本面逻辑,一场关于黄金投资价值的多空辩论随即白热化。
早盘冲高与午后跳水:一日之内的“冰火两重天”
回顾10月17日的行情,黄金市场的情绪转折极具戏剧性。早盘开盘后,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小幅回落、地缘政治局势微妙变化等因素提振,现货黄金从1980美元/盎司附近快速拉升,最高触及2030美元/盎司的阶段性高点,距离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当时市场乐观情绪浓厚,不少机构在盘中发布研报,预测黄金将借助避险需求和通胀预期突破历史峰值。
然而,午后市场风向突变。随着美元指数意外走强,叠加某国际大型投行突然抛出近10亿美元的黄金空单,现货黄金价格直线跳水,短短3小时内从高点跌至1980美元/盎司下方,最终收于1975美元/盎司,日内跌幅达2.1%,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从交易数据来看,当日黄金期货市场的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激增40%,期权市场的波动率指数(VIX-Gold)飙升至年内均值的1.8倍,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极度亢奋与分歧。
“老债王”警告引爆争议:黄金真的成“迷因资产”了吗?
就在金价剧烈波动的同时,“老债王”格罗斯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言论更是将市场争议推向高潮。他指出,过去一年黄金价格的波动与传统定价逻辑(如实际利率、通胀预期)的关联性显著减弱,反而更像比特币等“迷因资产”,受社交媒体情绪、散户投机行为等非理性因素驱动。“当普通投资者在社交平台集体喊多‘黄金牛市’时,它就已经脱离了避险和抗通胀的本质,沦为一场情绪驱动的投机游戏。”格罗斯的观点迅速引发热议,不少市场人士表示认同。
支持格罗斯观点的机构认为,近期黄金市场的“反常”表现确实印证了这一判断。例如,9月美国核心PCE通胀数据同比回落至2.8%,实际利率呈现上行趋势,按照传统逻辑黄金应承压下跌,但当时黄金却逆势上涨5%;而10月17日并无重大利空数据发布,金价却突然大幅跳水,这显然无法用基本面逻辑解释,更多是投机资金获利了结引发的连锁反应。某外资投行贵金属分析师坦言:“现在黄金交易的‘羊群效应’非常明显,散户通过ETF、杠杆交易等渠道大量涌入,导致价格波动远超基本面合理范围。”
但也有不少机构和投资者对“迷因资产”的说法提出反驳。世界黄金协会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翰·里德表示,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并未改变,今年以来全球央行黄金增持量已达800吨,创历史同期新高,这背后是各国央行对冲汇率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的理性选择。“短期波动确实受投机情绪影响,但从全年来看,黄金的涨幅与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指数的相关性仍高达0.6,基本面逻辑依然有效。”国内某大型基金公司贵金属基金经理也指出,格罗斯的观点过于片面,10月17日的跳水更多是前期获利盘集中离场的技术性调整,而非“迷因化”的证明。
多空博弈升级:后市走势如何抉择?
金价的剧烈波动与“迷因资产”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当前市场对黄金后市走势的深度分歧。从空方阵营来看,除了格罗斯的警告,美联储的政策走向也成为压制金价的重要因素。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12月维持高利率不变,美元指数短期内仍有支撑,这将对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形成利空。此外,全球股市近期呈现回暖迹象,部分避险资金从黄金转向股市,也加剧了黄金的调整压力。
而多方阵营则坚守长期看涨逻辑。他们认为,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东、欧洲等地区的冲突风险尚未完全化解,黄金的避险需求仍有释放空间;同时,尽管短期利率高企,但中长期来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已进入倒计时,2026年降息预期将逐步升温,实际利率下行将为黄金提供核心上涨动力。此外,全球央行的持续增持行为形成了黄金价格的“底部支撑”,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达3.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2%。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业内专家建议,短期投资者应警惕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投机风险,避免盲目追涨杀跌;而长期配置型投资者可借助黄金ETF、积存金等工具分批布局,将黄金作为对冲组合风险的重要资产,而非短期投机的标的。
10月17日的金价“过山车”行情,不仅是一次市场情绪的集中释放,更让投资者重新审视黄金的投资价值。无论黄金是否真的带有“迷因资产”的属性,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独特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未来,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信号的逐步清晰、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黄金市场的多空博弈还将持续,而每一次波动背后,都是市场对风险与收益的重新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