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好多人都纳闷:现在美国关税跟铁幕似的,优衣库咋就敢说死都不把供应链迁去美国?
先说说这关税有多狠吧,2025 年这波是真没客气,对中国商品继续施压就不说了,越南、孟加拉国这些东南亚国家,直接加 20% 到 49% 的额外税,连日本的非汽车产品都得交 24%。
优衣库这处境其实挺尴尬的:全球 2500 多家店,美国是少有的还在涨的市场,2025 财年北美营收涨了 24.5%,利润更夸张,飙了 35.1%,迅销集团全年 28 亿美元净利润,北美占了不少分量,甚至计划 2027 年把北美门店从 106 家扩到 200 家,几乎翻倍。
可它的生产又全靠亚洲,中国工厂占比虽降到 30% 左右,但东南亚早成了主力,这不正好撞关税枪口上了?迅销自己都算过,2025 财年利润得被关税啃掉 1%,下半年影响还更大。
那为啥柳井正就这么硬气,说啥不迁厂呢?很多人可能觉得迁去美国不就避税了吗,但其实没那么简单。
美国纺织业早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了,CNBC 调查了 380 家企业,近三分之二都说要是回美国建供应链,成本至少得翻倍,61% 的企业宁愿往低关税国家跑。
优衣库离不开亚洲供应链,这可不是光图便宜。它走的是日本设计 + 亚洲生产的路子,设计和品控按日本Takumi匠人标准来,生产交给亚洲工厂,所以才能做出全球中产都买账的商品。
更关键的是效率,亚洲工厂改个设计 5 到 7 天就能出样品,美国哪有这本事?缺熟练工人不说,连规模化的纺织基础设施都没有,真迁过去,先不说砸多少钱,优衣库高性价比的招牌就没了,这可是它比 Gap 这些美国本土品牌厉害的地方,丢了就彻底没竞争力了。
而且优衣库应对关税也不是没招,挺会变通的。短期先囤货,2025 财年上半年就把好多货运到美国了,所以关税的短期影响不管税率多高,都有限。
长期还能换生产地,从中国转到越南、印尼,供应链扛得住折腾。分析师都说,就冲这弹性,经济不好的时候优衣库也能赢,消费者想省钱买实惠的,肯定先找它。
除了囤货和换产地,优衣库还敢涨价。计划 2025 年秋冬起,美国部分产品涨 10% 到 15%,财务官也说了成本没法全自己扛,得在能涨的地方涨,先保证赚钱。即便这样,2025 财年北美业绩还是涨了,说明大家认它的基本款,涨点价也能接受。
优衣库 2005 年在新泽西开第一家店,亏了 17 年才在 2022 年盈利,现在好不容易做起来了,他肯定不想因为迁厂毁了。
现在迅销还在搞多元化,中国市场慢下来了(毕竟门店超 900 家,基数大了),就把重心放北美和欧洲,2026 年要在芝加哥、旧金山开旗舰店,目标年销售额 10 万亿日元。柳井正还觉得关税不会持久,全球贸易早晚得回归理性。
说真的,优衣库这波操作挺值得学的。好多企业面对关税慌着迁厂,其实是没算明白账,迁厂成本比关税还高,还丢了核心竞争力。
优衣库就稳,不盲从本土化,守住亚洲供应链的根基,再用囤货、涨价、换产地这些招化解压力,既没耽误美国市场的扩张,还保住了自己的优势。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教科书级应对吧,知道自己的底气在哪,不被短期政策打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