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修缮不断发力,传承英烈精神促进文旅融合
千年古镇螺洲 持续绘就“兴”画卷
螺洲航拍图。
千年古镇
迎八方来客
眼下,螺洲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二期)建设正酣,这座因影视热点再次出圈的千年古镇,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每次到螺洲来玩,总有不同的感受。”厦门游客王先生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到访时,既打卡了吴石广场,也逛了修缮后的陈氏五楼,直言“英雄故事加分,古厝新貌更惊艳”。
从“百花仙洲”到“温泉小福州”,再到如今的“英烈故里打卡地”,螺洲的美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福州持续守护、精心打磨的成果,在岁月里不断绽放新光彩。
螺洲孔庙。
修缮保护
有规划有节奏
这座因英雄故事出圈的古镇,本就藏着福州人熟悉的文化印记。作为“田螺姑娘”传说的发源地,螺洲早有“北有三坊,南有螺洲”的美誉,也是福州建成区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修缮保护从非“一时之举”:自2018年《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明确“核心文化展示区、温泉度假旅游区、特色文化展示区、生态涵养区”四大功能分区与保护范围后,一场有规划、有节奏的长期守护便稳步展开。
2019年,“帝师”陈宝琛故居陈氏五楼完成首轮修缮,其中沧趣楼被改造为名贤文博馆:既完整保留中西合璧的建筑肌理,又通过先贤手札、字画展陈激活文化内涵,如今已是游客了解螺洲人文的必到之处,屋檐下不时传出轻声赞叹。同年,福州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螺洲相关历史资源纳入名录管理,为持续保护筑牢制度根基。
随着保护工作深入,核心配套建设与特色资源开发成为重点。2023年,螺洲古镇游客服务中心动工,项目改造2500平方米老旧建筑群时,沿用陈氏五楼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内部整合游客服务、非遗展示功能,还专门设置温泉广场,让历史风貌与现代服务自然交融。
2024年,螺洲温泉小镇全面建成,福州市区唯一的“中国五星级温泉”——首开君澜温泉酒店建成开放,依托76℃高温地热资源打造的“盛唐幻境・四季汤泉”主题体验区,填补片区高端温泉消费空白,螺洲“温泉+文旅”的发展模式正式落地。
2025年,螺洲的焕新进程再提速。6月,全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村级孔庙——螺洲孔庙修缮后重新开放。改造后的孔庙保留南宋末年建筑格局,新增国学学堂、孔子文化展馆,孩子们的诵读声让这座近八百年的古建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成为市民感悟儒家思想、体验国学魅力的重要空间。
仓山螺洲吴公祠堂内的吴石将军纪念室。
片区文旅产业
加速“扩圈提频”
借着《沉默的荣耀》热播的东风,螺洲更顺势加快文旅提升。作为关键举措,螺洲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二期)本月正式开工,以“帝师之乡、英烈故里、百花仙洲、宜居古镇”为定位,拟建设东片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同步修缮历史建筑、改造景区道路及管网、优化沿线立面,通过“微改造”完善配套、打造精品路线,推动区域旅游联动。未来,仓山区、螺洲镇将坚持保护优先、整合提升、相融互促,持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及周边环境提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传承弘扬好红色文化、螺洲文化。
仓山螺洲吴石雕像。
更值得期待的是,螺洲古镇的未来正融入更大的文旅图景。三江口片区计划串联花海公园、会展岛、三江口生态公园、三江口植物园,打造全长约15公里的滨江游览线路;加快螺洲古镇、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三期建设,联动三江口植物园、林浦等资源,构建环南台岛文旅示范带三江口区域段,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片区文旅产业加速“扩圈提频”,也将不断带动螺洲古镇迸发新活力。
从陈氏五楼的活化到温泉业态的崛起,从螺洲孔庙的新生到二期工程的开工,再到因英雄故事焕发新热度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福州始终以匠心守护这座承载千年文脉与红色记忆的“百花仙洲”。在持续的保护与创新中,螺洲正不断绽放更持久的活力,成为闽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记者 林铭/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