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力】
10月17日,2025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青浦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顺利召开。作为全国化妆品产业的重镇,上海以其230家生产企业、3200家注册备案人以及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进口备案量,坐拥雄厚的产业基础。然而繁华数据背后,也存在整个传统产业在供应链重构、研发创新与品牌年轻化等共性挑战下的集体求索。
会议期间,上海家化董事长林小海接受访谈,也分享了集团“从业绩衰退到恢复增长”的经历和故事。这场转型已超越了单一老牌企业的自救,更成为观察国货崛起深层逻辑的鲜活样本。
观察者网
过去一年间,上海家化在青浦这片产业创新试验场上的战略选择颇具象征意义:一方面将分散的代工产能有序收回青浦自有工厂,另一方面逆势加大研发投入达26.3%。
这些看似独立的企业决策,实则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转型逻辑——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构建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从依赖营销驱动回归产品本质,从追逐短期市场机会转向建设长期核心能力。这不仅是上海家化的生存之道,更是整个中国化妆品产业从“大”到“强”必须解答的命题。
青浦产业集群的探索实践,正在为行业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答案:当企业个体的战略调整与区域产业的生态优化形成共振,当监管规范与创新活力找到平衡点,国货崛起才能真正从愿景走向可持续的现实。
供应链回归: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重构
林小海分享表示:“过去一年间,上海家化将许多原本交由OEM代工厂生产的产品,陆续搬回位于青浦的自有工厂。”这并非简单的产能迁移,而是整个化妆品行业在成本、效率与风险之间重新权衡后,供应链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的信号。
支撑这一决策的,是青浦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十年前斥资12亿元建造的青浦跨越工厂,以其1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最高7亿件的年产能以及“世界一流化妆品标准”的定位,本是实力的象征。然而,在过去追求灵活性与低成本的时代,大量产品仍依赖外部代工。如今,风向转变。今年7月底,投资近1亿元的六神第二代生产线在青浦投产,佰草集、启初等品牌产品也启动了“回家”计划。
这场静悄悄的回归,背后是多维度的理性考量。在成本层面,青浦聚集的约23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使得原料供给与物流成本更具集约优势。其次,在质量管控层面,代工模式虽灵活,但品控标准难以百分百统一,将生产环节收回自有体系,便于建立更严格、更一致的质量生命线。
然而,产能的物理回归仅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供应链模式的数字化与柔性化重构。林小海提到的“工厂直达消费者”(C2M)模式,旨在跳过传统冗长的分销层级,让产品从生产线直接抵达消费者手中。这一模式理论上能带来产品新鲜度、成本优化和配送时效的全方位提升,但其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
35年研发积累与长期主义的价值考验
在整体费用控制的背景下,上海家化今年研发投入同比逆势增长26.3%,这一数据揭示了传统国货品牌在研发创新上的焦虑感与破局决心。
林小海对此的坦诚,道出了研发工作的本质:“我去年6月上任,今年2月到现在推出了玉泽屏障修复系列等多款新品,这背后不只是我的功劳,其实也是上海家化35年研发积累的释放。”
上海家化研发中心35年的历史与400多项专利的沉淀,说明基础研究是一场长跑,无法靠短期冲刺取胜。这也正是本土品牌与国际巨头最核心的差距所在。跨国化妆品集团的研发投入通常占营收的2%-4%,并构建了遍布全球、囊括多学科顶尖科学家的研发网络,其研发的深度与广度非国内企业短期内可比。
面对巨大的实力鸿沟,本土企业明智地选择了差异化突围路径,聚焦于自身最具禀赋优势的领域。例如,上海家化深耕中国特色植物资源,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机构共建青蒿提取物联合实验室,对青蒿、石斛、人参皂苷等进行系统性研究。佰草集的七白古方、五行睡眠面霜等产品,正是对中医传统理论进行现代化、科学化表达的尝试。这条路径既利用了文化亲近性,也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壁垒。
但特色化路径同样伴随严峻考验。如何让“古方”不仅是一个营销概念,而是具备坚实科学内涵的产品力,这些都是需要巨额投入和漫长时间才能回答的问题。
然而,所有这些长期投入都绕不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在资本市场对短期业绩的殷切期望与研发创新固有的长期性、不确定性之间,企业如何保持战略定力?这不仅是上海家化面临的考验,也是所有志在走向高端的中国制造企业必须解答的灵魂拷问。
冷静思考:国货崛起的深层逻辑
林小海一句“上海家化经历了从业绩衰退到恢复增长的过程”,道出了无数传统品牌的切肤之痛。为此,上海家化提出了“四大聚焦”战略:聚焦核心品牌、品牌建设、线上渠道与运营效率。这实质上是一次战略上的“断舍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收缩战线,将力量集中于最具潜力的核心领域。
当“国货崛起”成为舆论热词,我们更需要冷静审视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国货的崛起绝非简单的市场份额变化或营销胜利,而是一场关乎技术根基、文化自信与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重构。从青浦化妆品产业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窥见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技术自主是国货崛起的根基。上海家化将产能从代工厂收回自有工厂,是对核心制造能力的重掌。这标志着国货品牌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认知觉醒。
其次,成功的国货品牌都在完成一场从“中国元素”到“中国价值”的升华。佰草集对中草药配方的现代科学解读,本质上是在全球化妆品话语体系中建立东方美学体系。这种文化重构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将中国文化基因与现代消费需求、全球审美趋势进行创造性融合。当品牌能够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科学验证的方法诠释东方智慧,国货才真正从“性价比替代品”进化为“价值创造者”。
最重要的是,产业协同是国货崛起的保障,青浦产业集群展现的不仅是企业数量的聚集,更是创新要素的系统性整合。从原料研发、检测认证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协同效率决定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上海家化向同行开放检测设备的行为,折射出龙头企业对行业责任的认知——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若不能转化为行业共同标准,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势单力薄。这种“竞合”思维,正是国货品牌超越低水平价格战、构建健康产业生态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看,国货品牌的崛起之路,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的实践。它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经营能力,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成熟度。只有当企业、行业、监管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鼓励创新、重视质量、追求卓越的产业环境,国货化妆品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在全球竞技场中赢得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