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红旗河工程是破解经济危机的最优方案
创始人
2025-10-19 00:36:56
0

不用多说,中国经济遇到了大麻烦!这是所有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事实,绝非某个人的无病呻吟。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居民出行热度不减,日均突破了3.04亿人次。但人均消费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只有911元,低于2024年的916元,且2024年的国庆假期只有七天。

国内消费不足一直以来是一个大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状况。

人民的口袋瘪了,自然就不敢消费,那生产的商品只好不断积压、减价,从而造成了生产过剩。

似乎中国又遇到了经济危机,那么该如何破解经济危机呢?

中国的经济危机

经济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不单单发生在中国,更会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

对于经济危机,没必要过于恐慌,也不能放任不管,保持一个平常心是非常必要的。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的经济如同刚学会飞行的雏鹰,正式步入了快车道。

那时,国家制定的经济路线就是依靠中国庞大的劳动力、高校的政府官僚以及宽松的政策,从而加入世界贸易分工体系,成为“世界工厂”,制造海量的商品,销往各国。

应该说,这条路线是走对的。尽管中国舍弃了环境,牺牲了劳工权益,但国家确实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有了质的提升。

不过,这条路彷佛走到了尽头,尤其是疫情这个“黑天鹅”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怀特和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斯科特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活力在疫情前后几年的对比非常明显。

2004年,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在过去5年有所改善,许多人对未来5年感到乐观。

这一数字在2009年和2014年大幅上升,达到了72.4%和76.5%。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查对象来自全中国29个省级行政区,基本覆盖了工作的全年龄段(20岁-60岁),相当具有可信度。

然而,在2023年,只有38.8%的人认为家庭的生活会变的更好,不到一年的人相信5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人民的情绪,要是用官方的话来说,即是“中国经济从高增长、低质量转为低增长、高质量通道”。

具体而言,经济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青年失业率飙升、房地产市场疲软、消费不足。

中国的青年失业率长期在15%-20%之间,这一数字非常恐怖。

“不知道怎么办,实在不行就躺平”、“毕业即失业”,是近五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句。

有相似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一小撮人,而是1076万中国毕业生。大专生、本科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冯华美就是其中一员。

她毕业于位于长三角的211学校,毕业后因为没有心仪的工作,只好申请香港的研究生。

可惜的是,三家香港学校都将冯华美拒之门外,给出的理由是不要“211”,只要“985”.因为难就业,所以国家才会于近期放宽了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不再框死在35岁。

GDP增速和就业率息息相关,摩根士丹利曾表示一个百分点GDP增长就能解决200万-240万的城镇就业,所以官方才会下决心将GDP目标增速设定在4.5%-5.5%之间。

至于半死不活的房地产,就更是一言难尽了。“三条红线”的出台彻底让一些高负债的房产公司破产,恒大就是最臭名昭著的一家,说出“一亿小目标”的万达日子也不好过,即便有地方企业担保的万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进入2025年,笼罩在房地产头上乌云的阴霾仍未消散。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七月份的房价价格创下半年来最快跌幅,二手房价格也持续下滑。

要是晚上出门散步,就能发现大部分城市新盖的楼房没有几家灯亮的。昔日的支柱产业,如今风光不再,也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就是死也不长的消费,更是让人奇怪。后疫情时代,当美国和其他主要大国都在努力应对通胀问题时,中国却朝着相反的方向狂飙:通货紧缩的苗头出现了。在中国,从2024年-2025年,物价连续18个月下跌。

价格下降对消费者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却预示着更深层的经济问题。当人们停止消费,企业盈利就会下降,招聘就会放缓,失业率就会跟着水涨船高,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消费低迷的原因很简单,中国消费者不是没有钱,而是不敢消费。

受困于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完善,人们担心老无所养、有病难医,只能将钱放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政府为何不敢扩大社会福利呢?一大原因是地方政府负债极高,中央也需要“存钱”,应对负债的暴雷危机。

投资“红旗河”等大工程

要想解决国内消费不足,单纯依靠补贴、促销等方式根本不能药到病除。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扩大社会福利支出,让民众无后顾之忧。但是,这对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廉洁程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捉襟见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只能改革税收制度,将摊派在人民群众的“人头税”、“间接税”转变为“财产税”、“直接税”。可这无疑于会引起社会上层群体的“蛋糕”,短时间内又无法做到。

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政府为了稳就业,转移过剩产能,只能走投资这条老路。前些日子官方决定兴建“墨脱超级水电站”恐怕就是一个例子,除了为未来的AI积累电能,另一大功效就是带动就业。

像“墨脱水电站”这样的超级工程,仅仅是冰山一角。早在2017年,另一大超级工程——“红旗河”调水工程就进入过讨论之中。

“红旗河”的构想很早就有,由6位院士、12位教授和几十位博士共同提出,但由于工程量巨大,且会影响自然生态,就一直停留在PPT上。

在设想中,“红旗河”调水工程主干线长6188千米(几乎接近于长江的长度),拦腰绕过青藏高原周长的2/3,其目的就是将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引到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

工程计划让水流沿着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解决西北地区人民的用水难题,还能在西北兴建大规模的工业。

该方案还设计了三条主要支线——红延河、漠北河和春风河。这三条支线均基于相关区域地理特点,在保证坡降的前提下全程自流,将水送往更多的干旱区域。

如果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能在西北增加1300多万平米的高标准灌溉农田,大幅减少中国人多地少的土地矛盾,还能多养活1.5亿人民。

有了“红旗河”工程,就能一举扭转西部大开发的停滞局面。

一旦完工,最显著的一个好处是,大部分西部民众无需前往繁华的东部、南部沿海城市,只需在家乡就业。用水没了问题,西部一定能吸引许多公司投资建厂。

工业发展了,就能解决西北地区几千万青年的就业问题,还能对接“一带一路”,将商品销往中亚地区、甚至是南欧。

另外,“红旗河工程”还有意建造一条里程超过京杭大运河1倍的人工航道,从而形成一条物流大通道和沿线经济带,加快西北大地到西南地区的货物运输效率。

当然,对待“红旗河”这样的超级工程,不能一味的唱赞歌。由于自然河道都是长久冲蚀而成,其周围的地下水经过数百年、甚至数万年的渗透,形成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红旗河”工程位于半山腰上,河道是大部都在山前平原,但主干线路都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北面,而不是在河谷,实际上就是一条悬河

这就意味着“红旗河”工程势必要打破原有的水平衡,或许会对沿线居民造成事实上的威胁。

其次,当“红旗河”工程进入西北干旱地区,其蒸发量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塔克拉玛。

沙漠内的水蒸发是常态环境的数倍,长距离的水蒸发一定会在其上空积蓄,就如同一条黄河水上了天。

这些水蒸气必然又会通过大气溢出,在其下风地区(陕北山西)等地和夏季风相遇,变成暴雨。

暴雨、悬河、破化环境是“红旗河”工程的负面影响,如何权衡利弊,则是官方、技术人员、水利专家着重考虑的事情。

除了“红旗河”这样的超级工程,大连也有意建造一条抵达烟台的水下铁路隧道。该隧道比英吉利隧道长出一倍,造价高达360亿美元。

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隧道,用铁路足以连接中国北方两座港口城市。只是这条海底隧道处于地震带上,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惨剧。

结语:

超级工程,有利有弊,除了解决就业,拉动投资,还可以起到用庞大的公共建设项目展示非凡的工程技能和经济实力。

但是,国家似乎对“红旗河”工程还是不太放心,至今未流露出任何官方有用信息。

再者,“红旗河”调水工程是一个庞大的设想,必然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进行论证、设计和建设,短时间内很难上马。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轻易动工。

参考资料

《“红旗河”调水方案的制约因素与中国西北干旱治理对策》水资源保护 第34卷第4期

《质疑:“红旗河”调水功能的可行性》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经济遭遇严重挑战》纽约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