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晚与您分享作者王贺岭的作品《红高粱》。
我二娘在房西种下红高粱,打春天起,麻雀就蹲在树上眼巴巴等。
满树麻雀,叫声连成片,像雨点子砸在地上。响声消歇,麻雀分散到村边的地里,飞进东家西家,落在墙头上,站到井台上。飞飞落落一整天,傍晚重又回到树上,大树是它们的天堂。麻雀夜里睡在檐角缝隙沟崖孔洞,长夜漫漫,窸窣的碎响里夹带一声短促的微鸣,是轻声叹息,还是倔强的抗争?
“谷子高粱一百天。”庄稼有日子,我妈说,日子是春秋。
二娘和我们一墙之隔,早晚不约定,屋顶的炊烟总是同时飘升,一屋热气顺着房门往外涌。哪家做了差样饭,墙头上递过去,尝尝鲜,暖意浮上来,清苦淡下去。小孩子如翻飞的雀影,落到哪家吃哪家。
一簇烈焰,摇曳在天边,火红的高粱籽走了很远才捧到我二娘手心。有人说,声声驼铃唱响茫茫大漠,羊群似祥云装点碧绿的草原,狼虫虎豹在崇山峻岭出没。种子的旅程遥远漫长,丝绸之路走来的红高粱,一路走,一路点亮。辽西丘陵上,我二娘的手心,一捧高粱籽腾起一朵红霞。
有梦的女人都美丽。闲时,我二娘舞动兰花指,纤纤素手托起花撑子。忙了,放下绣花针,拎起锄头出门,扛起铁锨下地。大地的织锦一针一线往外绣,春夏绣绿色,秋天绣黄色,绣红色,七彩绸缎晃人眼醉人心。
我二娘种红高粱,等雨下籽实在难。秫秸管呜呜长鸣,篱笆墙要被连根拔起,麻雀在枝上定不住。风把寒气吹走了,云在天上集合了,潮湿的空气漫来了,可就是不下雨。房前杏花要红了,房后草色要绿了,坡坡岭岭该换新衣了,就是不下雨。盼天盼地,临近芒种,总算落下几滴,好歹把种子摁进地里。
我们家房后,大榆树晒着太阳睡不醒。风一吹,绿意从老树的褶皱里往外渗,干硬的枝条柔韧了,一行芽苞缀在上面。春潮涌动,我再抬头,树上已挂出一瀑一瀑榆钱。
夕阳红,炊烟暖,麻雀飞。晚风夕照里,村子西北角的天空,麻雀抱成团浓云一样涌过来。都说树大招风,树大还招麻雀。麻雀挟着晚风,翅膀飒飒作响,它们用力往树里冲,像我拼命往家跑。麻雀在灰黑的细枝上跳,毫无顾忌地大声叫。我奶奶说,麻雀开会。开啥会?我二娘在房西种下红高粱,麻雀预备大战一场。
高粱籽埋进地,我二娘心里燃成一团火,红出一片霞。黑黢黢的村子,忽然被映得明晃晃,低矮的房子敞亮了,半截土墙壮丽了,灰黑的榆树直闪光。亮了,我二娘的梦,漆黑的夜里红彤彤。
房后榆树高举,满村雀鸣如雨。
我二娘性子急,灶膛燃着火,炊烟往外飘,人偷空蹿出房门。打完磙子,田垄光溜溜,不见一丝动静。我二娘张开五指插进垄沟,手掌掀动,白花花的根芽一入眼,后悔死了。左右瞭一眼,生怕旁人看见,慌忙掩土复原,一番操作,像用小被子麻利地包裹婴儿。
不知第几天头晌,高粱芽子冒出来,荒芜了一冬的田野,有了颜色。我二娘的欢喜藏不住,攀住墙头仰起脸,一声接一声喊我妈。麻雀在树顶上跳,压得细枝颤悠悠。
新绿点亮了光溜溜的垄沟,墙西铺开锦绣,我二娘握紧小耪锄,扎进田野薅苗。玉米个大苗稀,人最轻快,谷子细密如针,酸着腿脚挪不开步。难薅的谷子苗练真功夫,谁薅苗快,苗间得匀,鸡爪形的苗形留得好,村里女人相互称道。论稀密和个头大小,高粱苗排中间。
我二娘薅苗,不只是看苗,垄沟垄背也比较。苗形正身子骨壮实的留下,纤细又长得不是地方的苗拔去。心里不舍,但不手软,舍得舍得,总得有舍。眼看得准,一眼要看到老秋,手下得稳,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对,鸡啄食一般。薅苗如绣花,最磨性子,蹲上垄背,蜗牛一样往前挪,手随心动,一手轻轻拔苗,一手小耪锄紧紧跟上。拔苗带出的土让旁边的小苗透了风,得及时松土填实。汗水飞花,是田野最美的图画。
麻雀在树顶叽叽喳喳,一心只盼高粱红。
作者简介:
王贺岭,1966年生于辽宁建平,中学教师,辽宁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岁月》《教师报》《朝阳日报》等。有散文曾获丝路新散文奖、红烛颂征文奖等,中国作家网2024年度文学之星。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年选2015卷》《灯盏2023: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
文章来源:
中国作家网“本周之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栏目主持:邓洁舲)
主播:武瑜;
后期:良方;
监制:薄峰;
本栏目音频由有声广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