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霸权的背景下,中美经济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如何“收割”全球的呢?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直至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这十几年的时间是中美经济互动和全球化的黄金时期。中国提供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勤劳的劳动力,而美国则提供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支撑全球贸易运转的核心工具——美元。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两国均获益良多。中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进程,目前的工业产能已超越了二战后的美国。中国的九三阅兵不仅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彰显了整体国力和工业实力。同时,中国还完成了大规模的财富积累和民众阶层的上升。尽管近年来经济面临压力,但从20年的周期来看,不论是月薪3000元的普通工人,还是年薪百万的高收入群体,生活水平普遍比20年前大大提高,这一成就远超许多发达国家。
对于美国来说,收益同样显著。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美国实现了财富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通货膨胀。华尔街和硅谷的巨头们借助中国庞大的产能,实现了财富的大幅增长,从百亿级富豪跃升至万亿级别,而这一进程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
然而,这种互动模式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对于中国来说,曾面临美元外汇储备剧增带来的“货币税”压力,每当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时,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就会被稀释。此外,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模式也曾引发过经济安全的担忧。幸运的是,近年来中国逐步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调整美债持有量,并将外汇盈余用于采购巴西的大豆、阿根廷的牛肉、澳大利亚的铁矿等资源,缓解了这一问题。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稳居在3万亿美元左右。
对美国而言,副作用则更为显著。美国的工业体系出现了“空心化”,导致中部地区沦为“铁锈地带”,贫困问题加剧。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完全由中国造成的,而是美国自身放弃工业化、过度依赖金融投机、追求短期利益的结果,最终其工业基础和国力受到削弱。
支撑中美经济互动模式的核心,是美元霸权。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避免了物物交换的高成本,使得全球贸易得以顺畅进行。美元霸权的稳固,依赖于两个重要基石:一是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替代地位,二是国际社会对美国不会滥用货币与金融霸权的信任。
然而,当前这两个基石正在受到挑战。随着俄乌冲突后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通过SWIFT系统冻结俄罗斯资产,并对其他小国实施制裁,美元的霸权正逐渐被削弱。同时,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不断提升,美元的不可替代性也开始受到威胁。中国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体系,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正逐步取代美元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工业能力和强大生产能力,是美元霸权的真正“锚点”,这也意味着传统的中美经济互动模式注定会发生改变,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
从中美的战略意图来看,美国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再工业化,减少贸易逆差,弥补财政赤字。然而,这几乎是不可实现的。只要美元仍然是全球货币,并且美国产能现状没有根本改善,美国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贸易顺差。美国要想重振工业,需要打破金融利益集团对制造业的垄断,这无疑是一场比南北战争还要激烈的内部改革。但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缺乏推动变革的勇气和力量。
与此不同,中国的目标则相对明确。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无意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仅希望在无关税和制裁的环境中,稳定地发展经济。同时,中国会谨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避免金融过度扩张和产业空心化的风险,毕竟制造业是中国的立国根基。
中美之间的博弈,实质上是两大经济体根据自身实力进行的战略博弈。如今,欧盟、日本等国家已经很难参与到这一博弈的核心决策中,就像当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主导全球利益分配的格局一样。
美国的谈判诉求很明确,要求中国开放更多市场、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增加对美国中西部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但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必须放下强硬态度,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争取中国的合作,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施压。中国并非日本、韩国,具备强大的反制能力。美国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和筹码,才能赢得中国的回应。
中国的核心诉求是保障经济安全,只要能够摆脱关税和制裁束缚,凭借工业实力,中国足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而对于美国来说,不论最终与中国达成什么样的交易,都将对美元的国际化带来沉重打击。
长期来看,美国让出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这是通过“文斗”还是“武斗”来实现。美国不敢轻易动武,“等死”反而成了相对温和的选择。中国则拥有时间优势,不急于求成,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问题等议题终将“水到渠成”。
中国未来需要关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避免金融过度扩张和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二是如何在成为全球主导者和规则制定者后,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做好全球治理的成本与收益核算。
在强大军事实力的支撑下,中美之间最终会达成新的利益平衡,而具体的交易内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而麻烦却可能正在美国那边。
这些国际经济动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月薪3000能存钱、享受医疗保障、乘坐地铁、使用智能手机,背后正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撑。股市波动、投资方向的选择,也都与中美经济博弈息息相关,了解局势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革。
美元霸权的崛起和演变始于英镑。18世纪,英国通过多次英荷战争后,成为“日不落帝国”,并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英镑含7.32克黄金。随着黄金储备的减少,英镑逐渐降低了含金量,这也为“铸币税”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两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金本位制度彻底崩塌,而美国在战后成为全球最大赢家,成为美元崛起的基础。
然而,美元并非一直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远超黄金储备,导致美元信用出现危机,世界各国开始将美元兑换成黄金。最终,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此后,美国通过与沙特达成协议,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确保美元作为全球石油贸易的唯一结算货币,这也进一步稳固了美元霸权。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重新发起关税战,并加剧了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危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非美元结算体系的发展,都在加速美元霸权的动摇。
最终,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将打破美元的垄断,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每个人都将是这一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