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深感痛心地得知,又有两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相继离开了我们。这不仅意味着历史见证者的减少,更是对那段惨痛历史记忆的又一次冲击。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无数无辜生命在那场浩劫中消逝。这些幸存者们,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每一次他们的离去,都让这段历史的记忆变得更加脆弱。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更加努力地去保护和传承那些关于苦难与坚韧的记忆,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曾经见证过那段历史的人们,感谢他们为维护历史真相所作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应继续致力于传播正确的史实,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和陶承义于2月15日去世。易兰英生于1926年5月4日,享年99岁。她在南京五条巷摆摊卖香烟时因听不懂日语被日军打耳光,一颗牙齿被打掉,满嘴流血,耳朵嗡嗡作响。这段经历给她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几十年来一直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她也因此患上了心慌、心悸和耳鸣的病根。易兰英希望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无辜被害的百姓。
陶承义生于1936年5月24日,享年89岁。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的父亲、七舅父和六表哥被日军抓走并杀害。父亲去世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母亲带着孩子靠做小生意艰难糊口。陶承义表示,战争毁了他的童年。他生前常对后代说:“我们过去落后挨打,现在国家好不容易强盛起来,不能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