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的动静,血液半年前就知道了
创始人
2025-10-15 11:04:10
0

(一)


“肿瘤指标正常了!” “影像学显示完全缓解!”对每一位癌症患者来说,最愿意听到的就是这些话。但耐药和复发,始终像患者头上悬着的一把剑,让人无法彻底放心。


为什么本来敏感的癌症会耐药?如何更好治疗耐药肿瘤?是癌症治疗中的两个最核心难题。


最近,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利用前沿的“液体活检”技术,解析了卵巢癌耐药背后的“进化密码”,给我们更好地控制肿瘤复发提供了思路和证据。



在所有癌症中,卵巢癌的复发率是最高的之一。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叫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70%以上的患者都会在治疗后复发。


卵巢癌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化疗,这套组合拳一开始效果往往很好,肿瘤能迅速缩小甚至消失。但这种胜利往往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癌细胞经常会卷土重来,有的时候继续化疗依然会有效,但有的时候,它们会变得更狡猾,对原本有效的化疗产生耐药。


所以,想要研究肿瘤复发,卵巢癌是最好不过的对象。


在这次的研究中,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CloneSeq-SV的新方法。它把两种强大的前沿技术结合起来:


1:单细胞的基因测序。它能对每一个癌细胞进行“画像”,看看他们各自有什么突变?能分成几种亚群?在不同时期变化如何?


2:液体活检,检测血液中特殊的肿瘤DNA,英文缩写是ctDNA。ctDNA 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癌细胞在体内死亡后,会将自己的DNA片段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这些癌细胞DNA碎片,就能得知患者体内什么样的肿瘤在生长。这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多次做,算是高级版的肿瘤标记物。


科学家分析了多位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细胞结构变异特征,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血液中这些特殊变异的含量变化,从而成功了解到化疗后,哪些癌细胞克隆群体正在崛起,哪些正在消亡。这相当于在患者的血液中安装了一个高精度的肿瘤实时监控系统。


说了这么多,科学家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发现!


首先,它发现耐药可以提前发现。耐药克隆的cfDNA 信号,早在影像学检查(比如CT或MRI)显示肿瘤复发之前,就已经在血液中稳定上升。在一些患者中,这种预警可以提前好几个月!



比如,有一个代号为009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发现原始肿瘤里面有5个不同的亚克隆。所幸,化疗效果很不错,5个克隆数量都在减少,肿瘤标志物CA-125快速下降,就连ctDNA都在第125天实现清零。由于患者携带了BRCA1胚系突变,所以化疗结束后还用了PARP抑制剂来辅助。


化疗加上靶向药,患者实现了无瘤生存将近3年。但到了第1146天,CT不幸发现肿瘤复发了,患者开始了后续治疗。这是现在临床上的标准操作,用影像片子来确认复发。


但这次研究发现,血液里面的ctDNA要敏感得多,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显著升高,说明身体里面某些地方肿瘤已经在生长了。假如我们根据这个线索,提前进行干预,那有可能在坏蛋刚刚冒头时,我们就启动打击,而不是等到它们发展壮大后再被动迎战。


我们不仅能更早发现肿瘤复发,还能知道复发的肿瘤为什么耐药。


复发后用单细胞检测,发现原始肿瘤里的5个克隆都不见了,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克隆:6号!


这个新克隆携带了一个全新的BRCA1基因突变,和以前的5个克隆都不一样,这个突变极有可能导致它对化疗以及PARP靶向药的耐药。


复发后的肿瘤和原始肿瘤并不一样!理解这点对于肿瘤治疗非常重要。为什么肿瘤复发后,现在医生经常推荐重新做基因检测?真不是为了多赚点儿钱,而是为了有的放矢。用错药,损失更大。


问题来了,6号克隆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现在并不清楚。有可能是在药物压力下新产生的,但也有可能是最开始就有,只是数量非常少,被其它的克隆掩盖掉了,所以没有检测到。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近些年有个热门研究领域,叫“癌症的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


成年人的肿瘤往往都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进化史,所以,哪怕来源于同一个细胞,在时间长河里,也会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胞,就像地球上出现了略有不同的人类族群。


在诊断的时候,一个患者身上,甚至一个肿瘤里面,癌细胞都并非整齐划一的“犯罪团伙”,而是一个混合体。极有可能,有些癌细胞天生就耐药,只是平时没有生长优势,被别的癌细胞压制了,但随着药物的使用,环境变了,敏感癌细胞被清除,它们留下的地盘和资源让耐药细胞快速生长,最终导致了癌症复发。


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癌症的克隆进化。


如果这个理论是对的,那我们最希望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耐药克隆,尽早发现它们并进行精准打击。


(二)


另一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这名患者的代号是044。


044号患者得了左侧的卵巢癌,在标准的手术和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肿瘤标记物也到了正常值,但一年左右,肿瘤标记物开始上升,肿瘤复发,再次化疗后,肿瘤稍有控制,但两年多后再次进展,肿瘤对化疗不再敏感,生长迅速,情况非常危险。


但幸运的是,她参加了这次研究,得到了更精准的治疗。下图就是她治疗过程的新视角。



分析发现,她的原发肿瘤其实有两个亚克隆,几乎是1比1的比例混合。其中一个亚克隆有HER2基因扩增,另一个没有。和上一位患者类似,她的化疗后效果也不错,肿瘤标志物CA-125下降,影像显示肿瘤负荷减少,ctDNA也在第156天显示清零,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但到了第449天,肿瘤还是复发了。医生给她用了二线化疗,但这次效果就不好了,CA-125和ctDNA始终超标,意味着耐药癌细胞一直存在。


有意思的是,基因检测发现,耐药后的肿瘤里只剩下了一个癌细胞克隆,就是有HER2扩增的那一个。另一个亚克隆没了!


再一次,耐药肿瘤和原发肿瘤不一样。而且,这也说明导致癌症耐药复发的细胞群,在患者治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耐药性并非药物诱导出来的,而是天生的。


到了第730天,第二次化疗正式失败,HER2扩增的癌细胞开始疯狂生长,怎么办?


发现耐药肿瘤里只有HER2扩增克隆,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正好有一个革命性新药出现了,就是现在已经上市,大名鼎鼎的德曲妥珠单抗(曾经也叫DS-8201)。


德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HER2靶向药,属于抗体偶联药物。它最开始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效果很好。后续研究发现,其它肿瘤类型如果有HER2基因扩增,也可能起效,于是研究者发起了一项临床试验,招募HER2阳性的非乳腺癌患者来测试,于是044号患者顺利入选。


结果非常惊艳:用了德曲妥珠单抗后,044号患者二次复发肿瘤完全消失,肿瘤标记物正常,ctDNA清零。到文章发表为止,她肿瘤依然没有复发,已经快3年了!


克隆进化追踪+ctDNA监测+优秀靶向药,创造了奇迹。


(三)


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相信未来治疗肿瘤复发的思维会发生革命性转变。我们会更早,更精准地控制复发。


目前的治疗是“反应式”的:通常要等到影像学发现肿瘤显著长大,才开始调整方案。但问题是,那时肿瘤已经集结成军,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要知道,一立方厘米肿瘤里,就有大约10亿个癌细胞!


未来的治疗会是“预测式”的:还没看到复发的肿瘤,只要有敏感标记物(比如ctDNA)显示有生长迹象,就开始治疗,而且是基于耐药肿瘤的特性进行精准攻击。比如有BRCA突变,就使用 PARP 抑制剂,如果有HER2扩增,就用HER2靶向药,等等。


前面044号患者最终结果不错,得益于有一个很好的药物。她受限于当时的标准指南,并没有提前进行干预。未来,我们还可以做得更早,效果或许会更好。


当然,这只是我的梦想。要到这一步,还有不少研究需要做。


这次的论文算是完成了一个临床的初步概念验证,真正广泛推广,我们还需要大规模的对照临床试验,来证明“预测式”确实比“反应式”更好,尤其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同时,还有关键科学问题需要回答,比如,最佳干预点是什么时候?ctDNA 信号上升到什么程度,就应该立即换药?


另外,成本也是个问题,单细胞测序和液体活检都是前沿技术,现在都不便宜。想要普及,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和价格。


但无论如何,我坚信未来癌症治疗将不再是等肿瘤复发后的被动反击,而是一场基于实时数据的主动干预。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都是如此。


到那一天出现,癌症就真的成为慢性病了。


致敬科学,致敬生命! 


参考文献:

Tracking clonal evolution during treatment in ovarian cancer using cell-free DNA. Nature. 2025 Oct 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