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股市14日午后,韩华海洋的股价直线下坠,一度跌超10%,最终跌幅锁定在8.3%。这根大阴线背后,是一场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博弈。
10月14日,亚太市场集体“跳水”,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的股票遭遇大幅抛售,股价跌幅一度超过10%,最终收跌于8.3%。
同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个人与这些子公司进行任何交易和合作活动。
股价暴跌
10月14日,韩华海洋在韩国股市的表现可谓“跌跌不休”。
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5%,随后跌势加剧,午后跌幅一度超过10%,最终收盘时跌幅达8.3%。
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在大型造船企业中实属罕见。
不仅韩华海洋,整个“韩华系”股票都表现疲软,韩华航太也跌逾3%,显示出市场对韩华集团整体面临风险的担忧。
韩华的全球棋局
要理解这次股价暴跌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认识韩华集团的全球化本质。这家1952年成立的韩国巨头,已构建了一张遍及全球的商业网络。
韩华海洋作为集团旗下企业,前身为大名鼎鼎的大宇造船海洋,2022年被韩华集团收购后更名。它与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并称韩国造船“三巨头”,全球市场份额常年维持在5%-8%,稳居全球前十。
韩华海洋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领域,尤其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与其他韩国巨头共同占据领先地位。
近年来,韩华海洋加速了其全球化步伐。仅在去年,它就连续在新加坡、美国、英国、开曼群岛和荷兰设立了8家海外法人。
今年上半年,韩华海洋继续扩大海外布局,在印度和巴西成立子公司,加速开拓新兴市场。
中美之间的韩华
韩华海洋遭遇反制,与其背后韩华集团和美国的深度绑定密切相关。
在国防领域,韩华集团旗下航空航天子公司是美国武器系统在韩关键合作伙伴,既为美军提供弹药供应,其生产的K9自行火炮技术还被北约国家采用。
能源领域,其LNG船制造业务直接支撑美国天然气出口;旗下韩华解决方案等子公司还在美国布局大规模太阳能板制造业务。
韩华集团旗下的韩华Q CELLS在全球太阳能市场举足轻重,在韩国、中国、马来西亚和美国都建有生产工厂。2019年,该公司在美国乔治亚州建立了1.7吉瓦规模的组件工厂,加速拓展美国市场。
近年韩华海洋进一步加速对美布局,不仅斥资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船厂,还承接美国海军船舶维修业务,这种“商业布局+战略协同”的双重绑定,使其在中美产业博弈中陷入被动。
新兴市场的雄心
除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韩华海洋在新兴市场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
在印度,韩华海洋设立了“韩华海洋全球工程中心印度私人有限公司”,旨在为开拓需求激增的海工装备市场建立基地。该中心计划执行FPSO和FLNG等海工装备上部模块的详细设计业务。
在巴西,韩华海洋成立了巴西有限公司,服务于海工装备市场开拓。该公司正参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用于巴西深海油田开发的1艘FPSO“P-86”的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竞标。
韩华海洋还计划在巴西建设可雇佣7000多人的造船厂,显示出其对南美市场的雄心。
韩华海洋的全球布局不止于传统造船业。2023年8月,公司宣布以军工、环保、海上风电、智能船厂“四大轴心” 为中心,跃升为全球海洋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愿景。
在海工装备领域,韩华海洋聘请了荷兰海上石油天然气服务提供商SBM Offshore原美洲区总裁Philippe Levy担任公司海洋事业部部长,强化其专业能力。
全球化与本土性
尽管与美国联系紧密且有美资介入,韩华海洋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掌握在韩国本土力量手中。
韩华集团通过交叉持股形成稳固架构,最终控制权归金升渊家族——韩华株式会社的最大单一股东,正是该家族100%控股的Kumho Global投资公司。
市场关注的美资介入,实则限于财务投资层面:贝莱德、先锋领航等美国顶级基金虽持有韩华集团及韩华海洋股票,但均属被动投资,既不参与公司治理,也無法影響战略决策。
这种“资本全球化”与“控制本土化”的双重特征,使得韩华在中美博弈中面临更为复杂的处境。
韩华集团的全球网络越密集,其在贸易摩擦中面临的挑战就越复杂。今天是一家造船企业的股价波动,明天可能波及到韩华遍布全球的太阳能板工厂、保险业务或军工产业。
全球贸易体系如同一张精密的蛛网,任何一端的震动都会传递到整个网络。韩华海洋股价的下跌,仅仅是这张大网上最显眼的颤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