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户的个人信息或账户详情不慎泄露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例如,如果某位客户的重要信息被非法获取,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未经授权的交易等行为。近日,一名客户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事件,其银行账户信息被泄露后,短短几小时内,对方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账操作,从该客户的账户中转走了超过40万元人民币。这不仅给客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其个人信用和心理状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此类事件提醒我们,保护个人隐私与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紧迫性。对于用户而言,定期修改密码、使用复杂密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都是预防此类事件的有效手段。
本网讯 老李受保险代理人小冒的蒙骗,将自己的生物识别、特定身份、金融账户信息提供给小冒使用,小冒转走老李账户内40多万元资金参与网络赌博并挥霍一空。为要回资金,老李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记者昨天了解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此案,认定保险公司对老李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存在过错,故不需承担赔偿责任。经调解,保险公司自愿补偿老李20000元。
老李退休后手上有一些闲钱,听说保险类理财利息高,就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分红类保险产品,一来二去熟识了该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小冒,于是,经常通过小冒的推荐购买保险产品,两人成了忘年交。
一日,小冒以帮助老李整理保单为由,让老李刷脸把他的保险账户登录到小冒手机中该保险公司的App上,老李没多想就照办了。此后,小冒又以账户认证等理由,将老李的手机、身份证、银行卡要来注册了支付宝,并且把老李的支付宝账户登录到小冒自己的手机上,绑定了老李的银行卡。做完这一切,小冒便把老李保险万能账户内的20万元提现存到老李的银行卡中,再通过老李的支付宝账户转账到自己的银行账户。小冒第一次得手后,发现老李并没有发现,于是愈发胆大,陆续把老李银行卡内40余万元转到了他自己的银行账户。
东窗事发后,小冒因诈骗罪、盗窃罪锒铛入狱,但是他骗取、窃得的钱财早就被他参与网络赌博挥霍一空。老李气不过,认为是保险公司的员工诈骗造成了他的损失,于是把保险公司告到了法院。
法庭上,保险公司辩称,小冒并不是该公司的员工,而是该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双方之间是代理合同关系,公司平时已经对小冒尽到了管理义务;老李自身缺乏警惕,将保险账户、支付宝账户登录到他人手机上,把手机交给他人,让保险公司一系列保护客户账户资金安全的措施形同虚设,因此保险公司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南通中院二审审理认为,本案中,保险公司已经举证平时通过让保险代理人签署承诺书、定期培训、会议宣讲、个别访谈等一系列制度对保险管理人进行监督、管理,公司在选任、管理方面不存在过错。保险公司也设置了人脸认证、密码验证、短信通知等措施保护客户资金安全。按照正常流程操作,保险代理人不可能接触到客户的账户资金。老李将自身的个人信息供小冒使用导致小冒可以随意操作其账户,此举对财产安全造成的风险已经无法由保险公司通过正常的制度或者措施进行防范。鉴于老李对个人敏感信息具有妥善保管的义务,而保险公司对老李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造成的财产损失并不存在过错,故不需承担赔偿责任。
通讯员 高雁 古林 记者 王玮丽
上一篇:歌词单人床 歌词单人床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