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土狗谈恋爱,咋成了老外找对象的第一法则?
创始人
2025-10-14 10:44:02
0

你可能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锐评:合照里的女生好辣好美,旁边的男的也是个男的。

 

当时大家肯定是在开玩笑,但现在酷不酷这件事儿,被外网的时尚博主们正式纳入了择偶标准。

 

他们正振臂高呼:千万不要和土狗谈恋爱。

 

最近的TikTok上正在风靡一个流行词—— Swag Gap 。它可以被直译为“时尚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的那套标准,搬到了亲密关系双方的穿搭上。支持者认为,土人和潮人之间有着一道隔离带,所以绝对不能谈恋爱。


在这个话题下,目前最热门的视频便是@daishagutierrez的表态。她认为:甚至都不能和有时尚差距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终将会变成一个试图成为你的神经病。

 

截至日前,这条视频已经获赞超30万。而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表示支持。

 

 

这样的社交话题,很快掀起了一波赛博世界的“品味筛查”。

 

时尚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但从筛查规则的搭配项来看却做到了天下大同:比如,黑色短袖和灰色卫裤是最底端的存在,墨镜和过膝靴则是最保险的通行证之一。如果当事人足够自信,瑜伽裤和露脐上衣也是绿灯单品。

 

在更多时候,这种标准更加简单粗暴,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时尚不一定是奢侈品,而奢侈品一定是时尚。要是出镜的单品上带了某些大牌的Logo,那么你将丝滑通过网友们的考察。

 

有些人开始推崇Quiet luxury,正是觉得大 Logo “太吵了”

 

就像某些热门视频的bgm唱的那样:“拜托……他又没有巴黎世家、没有Superme 、也没有Rick Owens ……”。

 

TikToker@kelply_在自己视频中便抱怨了上次他约会的女生穿的衣服:一双巨破的空军一号,Shein(类似拼夕夕的快时尚电商)上面买的首饰以及阿迪达斯的帽衫和大裤衩子。

 

最后,Kelply 愤怒地对着镜头表示:“她是一个好女孩,但我再也不会联系她了,因为我不想委屈脚上的小 Rick Owens。”

 

 

在连着刷了几天后,我发现这些视频有一个统一的模板:什么观点其实根本不重要,主要是对自己的欣赏。

 

博主们往往只是把简单的几句话放在屏幕上,然后穿着光鲜在后面扭来扭去,表示自己是更酷的那一方。比起站队呐喊的力度,大家的自恋成分更高:无论正方反方,他们都在暗暗表达自己很“飞”、太酷了、别人配不上。

 

“我才不要那种关系呢,”TikToker @itsalmondmilkhunni在视频里说,“当我打扮得又酷又时髦走在前面时,一想到我对象在后面看起来乱七八糟……真的无法忍受。”

 

 

经过社交媒体的加温后,Swag Gap在短短几天内冲上热搜,引发了社媒上的重大讨论。夸张的是,它甚至已经代替年龄差,成为一些年轻人心中最不可接受的感情条约。

 

有的Kol已经将时尚差距标榜为自己“最大的恐惧”。在流传的过程中,更有极端者把这种差距和年龄、教育、道德等原则性标准,并列为恋爱关系中必须考察的几个部分。

 

 

这些支持者们觉得,Swag Gap太对了。他们给出的理由如下:如果时尚差距过大,那个比较时尚的总有一天会被拉低段位,而水平低的一方迟早会因为“没有安全感”从而毁掉这段关系。

 

保守点说,差距总会导致有一方开始比较。这样发展下去,两人在最后都会退缩、压抑,甚至互相攻击。所以,规避时尚差距,也是在规避后期的一切坏果。

 

TikToker @isaduffyy在视频中回忆道:“我开始意识到,这可能为什么我之前每个约会都一团糟。正是我们之间的穿衣风格差距太大了,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嫉妒我。”

 

 

反对者则认为,时尚本来就没啥好坏,怎么都不应该用它区分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酷的地方,不该用它进行等级区分。

 

单单通过衣服来筛选社交,这个标准听起来也太严苛了。所以也有不少人开始在评论区中反对Swag Gap的出现。

 

酷爱嬉皮士风格的时尚博主@Jessica Raiola就说,自己的男友特朴实,像个“典型的20多岁的滑板少年”。平日里就喜欢点鸭舌帽、复古乐队T恤以及各种灰色的Vans鞋。

 

不过在Jessica看来,这点风格差别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毕竟男友已经尽力了。“我觉得每个人穿的每件衣服里都有很酷的东西,”她在BBC的采访中表示。

 

 

目前在这个话题中,最有代表性的情侣可能是 Justin Bieber 和 Hailey Bieber 。

 

如果你不了解这俩人,从下面这张图也能看出来两个人的时尚程度差距:一个精致到头发丝,一个看起来连帽子都不会戴,脚上还穿着洞洞鞋。

 

人们的不满不只停留在衣服表面,他们觉得这段关系是“有毒的”。

 

因为这不单单是衣着的问题,作为艺人,他们自身的商业价值也正处于失衡状态:Hailey创立的Rhode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美妆品牌之一;而Justin的音乐事业直到前几天Swag专辑的发布前,都似乎一直没什么起色。

 

 

Selena Gome 和 Benny Blanco 也经常被抬出来当作Swag Gap的经典案例

 

在情侣的合照中,男性似乎总是看起来没有女性精致。这不仅是性别之差,也是潜藏的权力失衡。穿衣差距可能是父权制遗存的特权,也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近日来,西方的媒体经常批判社会对男性的着装要求太宽松。比如,一些欧美娱乐圈的男明星们总是被允许穿着灰色帽衫出席重要活动,并美名其曰这是“个性”。

 

福布斯的作者@Mark Travers也认为,时尚差距可以被作为亲密关系的评判标准,底层逻辑是:权力是亲密关系中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这种意识往往决定了两个人之间谁更容易占上风、谁更有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响双方对自己和对彼此的看法。只不过,这种权力并不会直接表现出来。



美国演员Adam Sandler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穿着大帽衫就来了。

他这样解释:“我喜欢这穿搭的,因为我是个好人。”

 

无论你对Swag gap引爆的一系列舆情持怎样的观点,但“以貌取人”的现象其实一直很新。但这件事更新鲜的点在于,在过去即便普遍存在人们嘲笑他人穿搭的现象存在,但很少有明晃晃地把它用作人群的隔离墙。

 

现在的转变从表面上来看,是一种矫情的起号的方式,但它之所以能演变成全网流行的话题,必然迎合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

 

它重新印证了审美是权力的体现,更是阶级的内化。

 

 

同样的事在全球各地发生,中国亦如是。

 

在国内的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审美这件事的作用,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谈恋爱一定要跟审美高的人谈。

 

虽然这体现了人们对更有趣伴侣的想象,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更隐秘筛选手法的流行。

 

 

审美的考察看上去很抽象、很悬浮,但其实这比直白问个人财产情况要严苛、残酷得多了。

 

当我们聊起审美的时候,聊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我们聊的是这个人的见识与经历。

 

虽然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时尚没有等级,但对于这件事本身的认知一定是有差异的。

 

比如,在高中时期你或许觉得穿上一双帅气潮鞋,就能踏入校园潮人的行列了;但当长大了,踏入社会之后,你再看小时候的帅照,或许就会觉得当时的穿搭太尴尬了,既没有考虑色彩、也没有考虑风格,实在太幼稚了。

 

审美就是由无数这种认知组成的,它们影响着生活方式,构建着自我情趣,这些观念是由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共同构成的。


在这件事上,人和人的差距不是买一件爆款就能拉齐的,因为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有不同语言,这种耳濡目染几乎很难通过后天对齐。

 

因此,当人们关注恋爱对象的审美时,考察的从来不是品位这一件事,而是他的成长环境与家庭背景,就像考察第一学历一样严酷——因为你根本无法改变。

 

 

你千万别怀疑这件事的效力,因为早有无数社会学家说过:你觉得什么好看,什么就是你的阶层。

 

最直白的论述,可能出现在皮埃尔·布迪厄著作《区隔: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之中,他认为:时尚这个概念是隔离阶级的标志。


人们对艺术、音乐、服饰、食物等事物的喜好不是个人意识,是阶级的浓缩物。而中产阶级,正是这场游戏中最具活力的群体。

 

 

Swag gap话题的热闹,恰好重新印证了布迪厄的理论。

 

仔细观察参与这些话题的用户,可以轻易概括出一个用户画像:参与讨论的人可能大多数都是家境优渥、消费水平处于中上层的Z世代。至少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关注社媒动向,也不用担心食物、居住等基本生存问题。

 

为什么这个群体在品位话题中表现突出,因为他们一方面雄心勃勃地想要更上一层楼,需要全面模仿;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它来锚定自己的位置不是普通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当这一群体特意强调自己品位不凡的时候,越是社会震荡的时刻,不是张扬地想要证明自己还能更进一步,就是充满焦虑、害怕跌落。

 

 

从数据来看,今天特意强调品位这件事的人们,并非是雄心勃勃,而是身陷焦虑。

 

在全球经济萎靡的时刻,多项调查都发现,年轻人在感情中越来越在乎钱了。

 

英国第二大银行巴克莱银行的最新研究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Z世代认为,在钱这件事上的意见不合会让他们想分手。而16%的人已经这么做了。

 

这也导致,近八成的Z世代认为寻找一个拥有相似财务目标的伴侣非常重要,比同期参与调查的X世代高出了8%。

 

 

同时,人们对品位的看重,或许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个人努力换来好生活的可能远不及继承家产这件事。

 

2024年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千禧一代(28~43岁的人,即1980年-1995年生人)这批人在金融危机中长大,整体住房拥有率较低,薪资低,工作不稳定。

 

不过疫情后的美国联准会调查发现,美国40岁以下人群家庭的财富比疫情前大涨49%,这一数字是自1989年开始调研这一数据以来,最猛烈的增长。

 

面对这一数字,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这个数字背后,掩藏着更大的危机。千禧世代在35岁时拥有的财富平均比他们的父辈在同一年龄时少30%。但是排名前10%的千禧世代,比同龄婴儿潮世代的财富高出20%。这意味着千禧一代的财富很可能是通过遗产继承获得的暴增。

 

瑞士银行的一项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猜想,在去年产生的所有新亿万富翁中,通过继承遗产成为新富翁的数量,首次超过白手起家的数量。


经济学家预计,从现在到 2045 年,会有84兆美元的财富从父辈转移到千禧一代手里,随着时间推移,家长渐长财富转移会逐渐加速。

 

一边是经济衰退挣钱,生存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另一边家庭资产变得愈发重要,在这样的状况下,面对婚姻这种普通人最重要的决策,更严格地通过品位考察伴侣,自然成了一种必然。

 

遗产在GDP的占比

 

制造品位是富人的生活方式,追捧品位是中产的安慰剂,但对于更多民众,品位二字永远无法填饱肚子。

 

当然,追求更高的品位、审美和更好的生活从来不是一件该被指责的事,只是在这个经济萎靡的时刻,追逐开始褪去了浪漫的外衣,露出残忍的獠牙。

 

以至于在短视频主宰的媒体上,博主们在流量的溺爱下把对品位的追求演变成了一场生殖隔离,明知其残忍,但仍有人会在第一次约会中告诉对方:

 

“我们不合适,只是因为你穿得太丑了。”

 

但不合适真的只是美丑这么简单吗?或许最重要的,是经济。


文章标题:不跟土狗谈恋爱,咋成了老外找对象的第一法则?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1305.html

阅读原文:不跟土狗谈恋爱,咋成了老外找对象的第一法则?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