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稀土只是前戏,美国学者:中方还有一张王牌没打,美国无能为力
创始人
2025-10-13 23:20:00
0

从大豆到稀土,从锂电池到船舶特别港务费,原本想用芯片和关税对中国“卡脖子”的特朗普,这次终于被中国打出来的“组合拳”揍懵了。但是当特朗普无能狂怒地宣布继续加压时,却发现中方拿出来的稀土牌只不过是一道“前菜”,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打出。就在中国宣布进一步扩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之后,恼羞成怒的特朗普扬言要在现有的关税基础上,对中国商品继续增加100%的关税。

中美经贸博弈的 “前菜”

2024 年 8 月 1 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进一步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将镝、铽等 14 种重稀土元素相关制品纳入管制清单,同时要求出口企业需额外提交 “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确保稀土不被用于军事领域。

这一政策落地后,全球稀土市场价格迅速波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镝金属期货价格在 72 小时内上涨 23%,创下 2018 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稀土作为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 70%,且在稀土分离提纯环节拥有 90% 以上的技术专利。

过去十年,美国对中国稀土的进口依赖度始终维持在 85% 以上,其 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福特” 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均需大量使用中国产稀土材料。

中国此次扩大稀土管制,并非突发举措。2023 年 12 月,中方已对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实施出口管制;2024 年 3 月,又将稀土矿开采设备纳入管制清单。一系列政策层层递进,形成对稀土产业链的全流程把控。

而特朗普政府此前试图通过 “稀土供应链重组计划” 减少依赖,推动美国 MP Materials 公司重启芒廷帕斯稀土矿,但该矿目前仅能实现稀土开采,分离提纯仍需依赖中国技术,短期内难以改变格局。

中方 “组合拳” 的现实影响

在稀土之外,中美经贸博弈已延伸至大豆、锂电池、船舶港务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相互牵制的态势。大豆领域,美国是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中国曾是其最大买家,2022 年中国自美进口大豆达 3400 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 45%。

但 2023 年以来,中国逐步调整进口结构,加大对巴西、阿根廷等国的采购,2024 年上半年自美进口大豆降至 1800 万吨,同比减少 28%,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同比下跌 15%,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种植收益大幅缩水。

锂电池产业的博弈更具技术竞争属性。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优势,全球前十大锂电池生产企业中有 6 家来自中国,占据 65% 的市场份额,且在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环节拥有核心技术专利。

中国对锂电池用碳酸锂、氢氧化锂实施出口配额管理,美国新能源车企受此影响显著。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因碳酸锂供应短缺,Model Y 车型产能下降 30%;福特汽车原计划 2024 年推出的电动皮卡,也因锂电池材料供应问题推迟上市。

特朗普政府曾推动《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通过补贴吸引锂电池企业赴美建厂,但截至 2024 年 7 月,仅有 3 家中国锂电池材料企业宣布在美投资,且产能规模有限,难以满足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求。

船舶特别港务费的调整则成为影响美国外贸物流的新变量。2024 年 6 月,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对停靠中国港口的外籍船舶,根据船舶吨位和停靠时间,额外征收 10%-20% 的特别港务费,其中美国籍船舶被列为重点征收对象。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35% 通过海运,中国港口是美国东海岸商品进入亚洲市场的重要枢纽。

特别港务费实施后,美国货运企业成本平均增加 12%,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不得不提高商品售价,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达 8%,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通胀压力。

中方手中的 “关键筹码”

当特朗普政府在多个领域感受到压力,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反击时,美国学界已敏锐察觉到中方仍有一张未打出的 “王牌”—— 稀土永磁材料的终端应用管制。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何瑞恩在 2024 年 7 月发布的《中美稀土博弈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仅对稀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实施管制,尚未涉及稀土永磁体、稀土储氢材料等终端产品,而这些产品是美国高端制造业的 “命脉”。

稀土永磁体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体生产国,2023 年产量达 22 万吨,占全球产量的 80%,美国市场上 90% 的稀土永磁体依赖中国进口。

美国雷神公司生产的 “爱国者” 导弹,其制导系统需使用中国产钕铁硼永磁体;通用电气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每台需搭载 15 公斤以上的稀土永磁材料。

若中国对稀土永磁体实施出口管制,美国高端制造业将面临 “断供” 风险,雷神、通用电气等企业的生产计划将全面停滞,甚至影响美国国防装备的升级换代。

从技术层面来看,美国短期内难以突破稀土永磁体的技术壁垒。

稀土永磁体的生产需要复杂的烧结工艺和精密的质量控制,中国企业经过 20 多年的技术积累,已形成从材料研发到成品制造的完整技术体系,而美国目前仅有 2 家稀土永磁体生产企业,且技术水平落后中国 5-8 年,产品良品率仅为 60%,远低于中国企业的 95%。

特朗普政府曾投入 20 亿美元推动稀土永磁体技术研发,但截至 2024 年 8 月,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短期内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

特朗普反击乏力的现实

面对中方的 “组合拳” 与未出之牌,特朗普政府的反击措施显得力不从心。

2特朗普在俄亥俄州竞选集会上宣布,计划在现有 25% 关税基础上,对价值 50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额外加征 100% 关税,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让步。但这一政策尚未落地,已遭到美国国内企业的强烈反对。

美国商会在发布的声明中指出,额外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企业成本平均增加 40%,其中零售业、制造业受影响最为严重,预计将有 120 万个就业岗位面临风险。

美国服装鞋袜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市场上 80% 的服装、90% 的鞋袜来自中国,额外加征关税后,这些商品的零售价格将上涨 35%-50%,进一步推高美国国内通胀水平。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3.8%,若新关税政策实施,预计 CPI 将突破 5%,远超美联储 2% 的通胀目标。

在外交层面,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也未能获得盟友支持。欧盟、日本、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均对中国稀土等关键产业链存在高度依赖,不愿跟随美国加征关税,反而多次与中国沟通,希望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时,明确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愿与中国加强在稀土、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这一态度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政府的施压效果。

从实际效果来看,中方此前的 “组合拳” 已让美国经济感受到明显压力,而未打出的稀土永磁体管制这张 “王牌”,更成为悬在特朗普政府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试图通过 “脱钩断链” 对中国 “卡脖子”,最终只会让美国自身陷入困境,这也是特朗普政府在经贸博弈中始终难以占据主动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