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在表演闽剧《蔡天寿》。
“可恨奸贼心如蛇蝎,将奴关在磨房受苦辛……”活动现场,闽剧演员林翠琪身着蓝衫,以福州方言特有的九声六韵,将经典闽剧《蔡天寿》中的深情唱段娓娓道来。婉转唱腔、细腻身段,展示着闽剧独有魅力,让在场的台湾青年连声赞叹。
12日,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榕台青年戏曲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州开幕。本次活动以“戏曲连心桥,青春共传承”为主题,近80位来自闽台两地的青年戏曲研究学者、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两岸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场,台湾竹马阵团长卢俊逸带来了曲目《兔肖本身》。他踩着锣鼓点跃入场中,唱腔合辙押韵,动作灵动鲜活,将台湾乡土小戏的质朴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竹马阵是台湾民间的戏曲阵头,以竹扎马形道具配合歌舞。
“两岸戏曲有很多互补的地方,大家可以相互学习。”谈及交流感受,卢俊逸惊喜地说,“刚才看闽剧表演时,就发现好多身段和我们竹马阵特别像。不过闽剧作为大戏,动作更精细、表情更饱满。”卢俊逸计划今年底再来福建,深入考证竹马阵“源自漳浦”的历史脉络。
福建是戏曲大省,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存闽剧、莆仙戏、高甲戏等23个活态剧种,而台湾的歌仔戏、南音、布袋戏等与福建戏曲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一到福州就觉得亲切!”台湾成功大学教授施德玉在交流中坦言,台湾学者接触福建戏曲后发现,其表演形态、故事情节与台湾熟悉的戏曲高度相似,这种文化共性让交流格外顺畅。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台湾青年学者走访中国船政博物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以前多是从影像、资料里了解这些文化,这次亲身体验,增加了一份认同感。”施德玉说。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张诚说,举办本次活动就是希望让两岸青年戏曲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当闽剧的婉转与竹马阵的灵动相遇,当两岸青年戏曲研究学者、表演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切磋,大家不仅互学互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在两岸青年心中播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记者 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