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郑霄雁 流行病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应急专家库成员、福州市卫生应急专家库成员、福州市反恐怖专家库成员。
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科负责人郑霄雁副主任医师为市民准备了一份家庭应急自救指南,涵盖了台风、地震、冰雹、洪涝和火灾的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助您和家人有备无患,沉着应对突发状况。
台风:
预警阶段提前准备
“在福州,台风很常见,要应对得从预警阶段就提前准备。”郑霄雁介绍,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加固门窗,及时移除或加固阳台、屋顶的易坠物。
居住在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区等风险区域的居民,要提前熟悉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和转移路线。
备好重要物品,准备至少3天的应急物资,包括饮用水、方便食品、常用药品、手电筒、充电宝、急救用品和少量现金等。
台风期间减少不必要外出,待在坚固的室内,远离窗户、玻璃门;避免前往高空作业区、临河区域及低洼易涝点;在户外时,注意躲避高空坠物;行车时,注意绕行积水路段;若在野外,应迅速寻找坚固建筑物躲避。
地震:
保持冷静,快速判断
在福州时常能感受到台湾强震活动的余波,如何未雨绸缪呢?
郑霄雁介绍,要掌握黄金法则:保持冷静,快速判断。
如果你所处的是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比较开阔,可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是楼房二层或以上,应立即躲避在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切记不可在慌乱中选择跑向阳台、翻窗逃生或搭乘电梯。
如在公共场所,应立即远离商品陈列架、玻璃窗等危险区域,保护好头部;在室外,应迅速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水坝、陡峭山崖、危旧房屋。
同时,日常可以准备地震应急救援包,并经常开展家庭防震避险演练。
冰雹与强对流天气:
关好门窗,远离玻璃窗
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对福州市民来说,也并不少见。郑霄雁提醒,当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关好门窗、远离玻璃窗,并收回阳台上的易坠落物品;如在户外,应及时避险,迅速进入坚固的建筑物或有顶棚的场所躲避;若无遮挡物,立即采取“抱头蹲姿”,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远离电线杆、广告牌、大树等,避免被砸伤或触电;如在野外,应尽量寻找低洼处,降低身体高度。
洪涝:
观察溪河水位
福州沿江沿海,洪涝风险高。郑霄雁介绍,如果住在易发生水灾的地方,连续暴雨时应注意收听洪水警报、观察溪河水位和山体变化,随时做好转移准备。
若积水入屋,应立即切断电源和燃气;低层住户可用沙袋堵住门槛,时间充裕时应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转移。若被洪水包围,尽量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做水上转移;来不及转移时,立即爬上屋顶、高墙、大树暂避,并通过电话、鲜艳衣物、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如在山区,应注意不渡河,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火灾:
高层可备逃生绳
如果不幸遭遇火灾咋办?郑霄雁提醒,刚发现火情时,要大声呼喊提醒他人,并第一时间报火警。
疏散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低姿、沿墙有序撤离;用湿毛巾、衣物或简易防烟面罩紧捂口鼻,避免吸入浓烟;切勿使用电梯。
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用湿布塞住门缝,并向门窗泼水延缓火势;同时,积极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
家住高层的,如果备有逃生绳,可沿绳缓慢滑下逃生。(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黄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