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张一鸣隐退4年首次露面,不聊抖音不聊豆包,这次讲了啥?
创始人
2025-10-12 12:52:06
0

文 / 汪淼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10月9日,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的开业仪式上,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近年来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他自2021年5月卸任字节跳动CEO后,四年多来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公开活动现场。

过去四年,张一鸣几乎淡出了公众视野,很少公开露面,也从未对字节的业务和发展公开发声。这次他不再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站在台前,而是以创新中心发起人的角色,和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一起,为一家民办非营利性机构揭牌。

现场没有高调的仪式,反而摆着学生们做的敦煌风格AI游戏、火箭发射动力装置等作品,氛围更像一场专注于人才培养的交流会。

张一鸣当天穿了件灰色T恤,戴着简洁的眼镜。他在现场没提抖音、豆包AI这些字节的核心业务,也没说公司的运营和战略,全程只围绕一个话题:人才培养

这场沉寂四年后的公开亮相,看似低调,却悄悄透露出互联网行业从“抢流量”转向“育人才”的新信号。

01

四年低调后,张一鸣为何选择为这家机构站台?

很多人好奇,过去四年很少露面的张一鸣,为什么会亲自为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的开业站台? 答案要从这家机构的由来和张一鸣长期的关注方向里找。

知春创新中心不是突然成立的。早在2016年,张一鸣就注意到字节里不少表现突出的算法工程师,都毕业于上海交大的ACM班。那时候他还专程去上海交大,拜访了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还有班级顾问、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

后来张一鸣还资助了John Hopcroft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一起发起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一直没断过对教育创新的关注。

到了2024年10月,张一鸣和俞勇聊教育创新时,突然问了一句:“要不要一起办个小而精的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俞勇当时还反问他“是不是认真的”,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才开始推进这件事。2025年4月,知春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前后筹备了半年多。

而且这家机构的定位很特别,是民办非营利性的,不搞商业布局,核心就是培养人才。它专门招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从预备研究员开始培养,周期大概5年。

更实在的是,培养期间不收费,还免费提供学习办公设备和食宿,每个月给预备研究员发津贴。这种纯粹做人才培养的机构,正好戳中了张一鸣长期关注的点,他一直觉得很多人才的潜力没被充分挖掘。

还有个细节能看出张一鸣对这件事的重视。知春创新中心的创办,还参考了美国欧林工学院的模式。那所学院在波士顿郊区,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制学习,每年只招80个本科生,毕业生实力却不输麻省理工和斯坦福。

张一鸣专门去调研过这类国内外的新型理工类教育机构,才敲定了创新中心的培养方向。

从2016年关注ACM班,到2024年发起创新中心,再到2025年亲自出席开业仪式,能看出来张一鸣对人才培养的关注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续了近十年的长期动作。这次公开露面,更像是他把这份长期关注落到实地的一个信号。

02

张一鸣的人才观藏着字节的成长逻辑

在知春创新中心的开业现场,张一鸣聊了自己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其中有个很特别的比喻:用机器学习里的“过拟合”现象说人才问题。

“过拟合”是机器学习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特别好,但遇到新数据就不行了。

张一鸣说,现在有些人才也是这样,专业知识很扎实,技能也精准,但一碰到需要创新的任务,就没辙了。他觉得很多人才的潜力没被充分挖掘,就是因为陷入了“过拟合”的误区。

这个比喻背后藏着张一鸣一直以来的人才观,甚至能看到字节跳动成长的影子。2012年,字节跳动在知春路的一间民宅里成立,那时候很少有公司敢下决心做推荐引擎,失败的案例一大堆。

但张一鸣觉得,不解决个性化问题,只做小创新,最多只能拿到点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根本不可能有大突破。

那时候他的人才观就很鲜明:五年工作经验,不如好奇心、进取心,还有对不确定性的乐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有个刚毕业两年的工程师,被张一鸣委以重任,负责千万级用户的“头条问答”产品。

这种敢给年轻人机会的做法,在当时的互联网行业里并不常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字节才能在推荐引擎这个赛道上快速突破。

现在知春创新中心的培养方向,也完全照着这个人才观来。张一鸣说,中心要培养的是思维活跃、有热情、有韧性的人,核心是两点: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

还要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这些要求,和他当年培养字节团队的思路几乎一致。

其实早在2021年卸任字节CEO时,张一鸣就提到过自己对人才和创新的思考。当时他在内部信里说,虽然字节业务发展得好,但他希望公司能有更大的创新突破,变得更有创造力。

张一鸣还坦言,自己过去几年有点“吃老本”,2017年之前还能关注机器学习的新进展,后来三年就没怎么学习了。所以他才决定放下日常管理,去专注远景战略和人才培养这类长期事项。

从2012年敢用年轻工程师做千万级用户产品,到2021年卸任后关注人才培养,再到2025年用“过拟合”提醒人才误区,张一鸣的人才观一直没变:不只看眼前的技能,更看重长期的创新潜力。

而这种人才观,也是字节能从民宅里的小公司,长成互联网巨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张一鸣露面背后的行业新信号

张一鸣这次四年后的公开露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最近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们都在陆续“回归”业务一线。

今年以来,马云重新回到阿里,直接推动淘宝闪购推出500亿元补贴,把平台日单量从6000万提升到8000万;在AI领域他也深度参与,不仅拍板重大决策,还盯着执行进展,有次一天给一个高级经理发了三次短信。

刘强东也没闲着,以即时零售为突破口,靠京东外卖和“京犀”AI入口重构生活服务生态,甚至亲自去一线送外卖,和骑手一起吃饭喝酒拉近关系。

现在张一鸣也回来了,虽然他这次关注的是人才培养,不是字节的具体业务,但这种“回归”本身就传递出一个信号:互联网行业的竞争焦点变了。

以前行业拼的是“抢用户时间”,谁能吸引更多用户停留,谁就能赢;现在风向彻底转了,竞争焦点变成了大模型、云计算、智能硬件这些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领域。

而且张一鸣虽然卸任了字节CEO,但他一直没离开对技术的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张一鸣就定期参加字节Seed核心技术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还亲自参与AI路线、模型策略和前沿课题的工作。

有知情人士说,他为了看OpenAI的论文,经常熬夜,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种对技术和人才的重视,也直接影响了字节跳动。2024年,字节推出“TopSeed人才计划”,专门招AI多模态、大模型架构等前沿领域的人才,给出的年薪超过300万元,还提供18个月的期权激励。

今年2月,字节还挖来了谷歌DeepMind的前研究副总裁吴永辉,让他负责Seed项目,职级直接对标谷歌的最高技术层级。

在AI业务上,字节的动作也很明显。今年年初,DeepSeek的日活跃用户超过了字节的豆包,梁汝波当时就反思,“AI有进展后,我们稍微有些放松”。

之后字节调整方向,让豆包推出了生成手办、和小时候的自己合影、打视频电话、给视频人物颜值打分等功能,这些能力在国内AI应用里走在前面。

到了8月,豆包的应用规模就达到1.5亿,超过DeepSeek,成了中国原生AIApp月活榜首,即梦AI、豆包爱学也进了前10,字节一下子占了3席。

现在互联网行业到了一个关键期,用户和流量都趋于见顶,监管更侧重产业互联网的推进。这时候,谁能抓住技术创新,谁能培养出顶尖人才,谁就能站稳脚跟。

张一鸣四年后为人才培养公开露面,马云、刘强东回归业务一线,本质上都是在为行业的下一轮竞争做准备。

总结

张一鸣锚定科技人才储备

张一鸣在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的公开露面,是他卸任字节CEO四年后的首次国内公开亮相。

这场露面张一鸣没有谈字节的核心业务,也没有提公司战略,而是聚焦人才培养,从发起创新中心的背景,到用“过拟合”比喻人才误区,再到背后藏着的长期人才观,都展现出他对人才培养的持续关注。

从2016年关注上海交大ACM班,到2024年发起创新中心,再到2025年亲自站台,张一鸣对人才的重视不是一时之举,而是近十年的长期动作

这种重视也影响了字节跳动,从早年敢用毕业两年的工程师负责千万级用户产品,到现在投入重金招AI人才、推进AI业务,字节的成长逻辑里一直藏着张一鸣的人才观。

同时,张一鸣的露面也和马云、刘强东的“回归”一起,传递出互联网行业的新信号:行业竞争从短期的流量争夺,转向了长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用户、流量见顶的当下,只有抓住技术和人才,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张一鸣的这次亮相,不仅是他个人对人才培养的落地动作,更是互联网行业转向长期主义的一个缩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