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东南亚汽车市场格局迎来了一个重要变化:马来西亚汽车销量(39.68万辆)首次反超印度尼西亚(39.05万辆),成为该区域最大的汽车市场。
除了总销量增涨,近几年,马来西亚也像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积极推动本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例如,大马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该国电气化车辆的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高到38%,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1万个公共充电设施等。
重点的汽车市场、优惠的新能源政策,加上拥有出口地理优势……马来西亚也吸引了不少中国车企入驻。如今,奇瑞、比亚迪、长城在当地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说东盟是一个“盟”,但各地的情况却千差万别。极氪东南亚区域负责人保壮飞曾对我们调侃道:欧盟是一个盟,东南亚表面说是东盟,实质像一个松散的协会,各自为政。中国车企要在这里扎根,需要耐心解决每一个市场的问题。
极氪东南亚区域负责人保壮飞(左)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右)
以马来西亚为例,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它还具有三个特殊性。
首先,从人文环境上看,大马对华人更友好。在这里,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人占比超过70%,华人是当地第二大族群。但凭借传承自先辈的勤劳坚韧,占比20%的大马华人创造了80%的财富。而且,马来西亚是除中国之外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中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所以,相比人口杂融、极度开放的泰国,在大马更能体会到华人群体对当地文化、经济的重要影响。
我们在吉隆坡打车遇到的马来司机,用的手机都是中国品牌,一个华为、一个荣耀、一个oppo;再比如大马年轻人的社交娱乐app是抖音、小红书,微信等。当地的中老年华人晚上7点还会收看新闻联播。比中国还中国。
马来西亚吉隆坡街景
不过,马来西亚还有另外两个特征,对中国电车在这里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阻力。
首先,马来西亚是一个产油国,加上政府还会提供补贴,所以当地的油比水还便宜。一升油折合人民币大概是3块钱,一瓶500ml的矿泉水却要6块钱。所以,在当地,燃油车消费是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占比92%。
据了解,大马政府近几年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根本原因是想要减少燃油补贴这项巨额支出,但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油价大幅上调的迹象。
除了油便宜,马来西亚还是东盟里唯一拥有自主汽车品牌的国家——perodua和宝腾这两个国民品牌在当地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接近60%)。排在其次的是已经在东南亚发展了几十年的日系品牌。
综合来看,虽然马来西亚已是东盟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也是相对最易守难攻的。而为了在这个市场扎根,替代在这里发展了60年之久的日系品牌,奇瑞、长城、吉利这些车企也使出了不同的招数。
一、让富裕的华人先买起来
长城马来西亚的总部,在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Menara Binjai办公楼内。长城马来公司总经理崔安琪告诉我们,公司所在层楼的前租户是华为。几年前,华为因为业务扩张,人员规模增长,将总部迁出了此地。
从华为到长城的办公地点“接棒”,恰好暗合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接力。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马来西亚的销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已经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
2022年11月底,长城以“Hello Future”为主题在吉隆坡举办了GWM品牌发布会。同时发布了首款面向马来市场的车型——欧拉好猫。但因为这是一款纯电产品,也没有价格优势,市场反应平平。
崔安琪告诉我们,在那之后,长城调整策略,陆续引入了燃油车坦克300、500,以及哈弗H6 HEV版本。终于得到了积极反馈。
总结起来,长城汽车成功打入马来西亚市场有两个思路,一是多能源路线+智能化,二是高举高打卖出高溢价。
现在,长城汽车在大马当地80%的用户是收入较高的华人群体。他们喜欢H6的智能化功能和优秀的油耗表现,喜欢坦克的越野性能兼具舒适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为此接受比国内翻一番的价格。比如坦克300高配版在马来西亚的售价是43万,坦克500 HEV售价是56万。
崔安琪坦言,长城的营销策略就是先影响当地富裕的华人群体,进而带动普通人群跟随。
在吉隆坡,我还见到了马来西亚的坦克车主团团长、IBC国际商会总裁——刘运联,绰号“小狮子”。他在当地是一位网络红人,在国内拥有多套房产,也收藏了不少豪车,是典型的富裕华人代表。
聊天期间,他跟我们分享了从自己接触坦克,到带领大马坦克团车主们越野涉水的故事。他还告诉我们,自己已经预订了长城即将发布的魏牌高山7。这款车有望在马来西亚这个喜欢MPV的国度,成为丰田阿尔法“平替”。
长城马来公司总经理崔安琪(左)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中)IBC国际商会总裁、坦克车主团团长 刘运联(右)
二、从贸易出海,到成为“本土品牌”
“家电出海比较早,2007年、2008年就开始了。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海外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它第一阶段是贸易出海,海外业务出海;第二个阶段制造出海;第三个是‘三位一体’,产研销一体化、本土化。汽车现在走的也是这个道路。”
奇瑞国际马来西亚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曾经有一段在海尔做家电出海业务的经历。他对我们说,现在的汽车出海和十几年前白家电的出海路径是一样的。而奇瑞自己正在经历出海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深度的阶段——本土化。
“对于马来西亚(奇瑞)集团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本土化,成为本土的一个品牌,不仅是做贸易的。这是很早之前我们竞争力缺失的原因。”陈刚说。
奇瑞国际马来西亚子公司副总经理陈刚(左)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右)
相比长城的“利润为先”,奇瑞对马来西亚市场的野心则是——扩大市占率,做当地的第三“国民品牌”。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目标。目前,奇瑞是大马当地销量最高的中国品牌,在当地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五位。要做第三国民品牌,奇瑞要首先“干掉”丰田、本田。
其实早在2000年代初期奇瑞就进入了马来西亚,那时,奇瑞QQ在这里卖得特别火爆,但是后来由于本土化不足,以及当地的汽车保护等原因,销量逐年走低,在2015年退出了大马。那也是陈刚所说的“贸易出海”的第一阶段。
直到最近两三年,奇瑞又在马来西亚卷土重来。据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想法是:这是奇瑞最后一次进入大马,必须成功。因此奇瑞在当地的战略也是最“激进”的。
短短两三年,奇瑞国际在马来西亚的布局已经拉成了一张网:chery、jeacoo(包含omoda)、icar(海外叫icaur)四个品牌、三个渠道,多管齐下。目前,奇瑞国际在马来西亚全国范围内的销售网点已经超过100个,对比来看,长城是20多个,比亚迪是40多个。需要补充的是,奇瑞捷途品牌的海外渠道是独立运营的,不归属于奇瑞国际。
8月27日,奇瑞在马来西亚的第一家icaur店开业,现场还有舞狮环节。
除了渠道高密集铺开,奇瑞汽车在马来西亚莎阿南布局的新工厂也即将开始运营,这是中国品牌在大马布局的首个具备四大工艺的工厂。总的来看,相比很多车企将布局东南亚的重心放在泰国,马来西亚是奇瑞在东盟布局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奇瑞的国际右舵市场研发与测试“枢纽”。
具体到营销执行层面,奇瑞的策略也更成体系。陈刚说,奇瑞国际的海外业务分了产品、品牌、网络、售后四套模块。不同的模块有不同人专门负责。
“这样我们可以大量收集市场客户的反馈。然后确定我们到底有哪些车款是合适导入的,然后去做哪些本土的适应化,然后做哪些调整。同时我们还有奇瑞自己特色的用户运营活动,定期会组织大量用户活动,不断收集客户的反馈,然后改进。”
马来西亚当地经销商、Joystar经销商集团创始人王永利告诉我们,奇瑞tiggo cross(国内叫瑞虎5X)不仅在大马很受欢迎,也是全球卖得最好的一款中国车。
在吉隆坡的奇瑞4S店内,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左);Joystar经销商集团联合创始人王永利(中);4S店总经理David (右)
三、宝腾:震惊王传福
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上,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品牌——宝腾,及其一款不能不聊的车——e.MAS 7。
从历史维度看,宝腾是马来西亚建国以来的第一个国产汽车品牌,虽然销量常年排名第二(仅次于perodoua),但还是被当地人称为“第一国产车”。而从宝腾的战略定位上看,它又是吉利全球化战略中的一步棋,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一步棋。
2017年,吉利收购了宝腾49.9%的股份,从那之后,宝腾每年推出的车都是基于吉利的车型和技术打造的。比如基于吉利帝豪打造的宝腾S70,基于缤越打造的宝腾X50等。宝腾的影响力加上吉利的技术,这些车在马来西亚卖得都还不错。
而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是,去年12月,登陆马来西亚市场的宝腾首款纯电车型e.MAS 7(基于银河E5打造),一上市就大受欢迎,霸榜当地纯电销量榜。今年下半年以来,这一款车的销量抵得上比亚迪在当地销量的总和(比亚迪在马来西亚的在售车型有atto3、M6、Dolphin、Sealion 7等)。
宝腾e.MAS 7
据说,王传福在考察了马来西亚市场之后很震惊,说这是比亚迪唯一战胜不了吉利的市场。
在当地发展新能源的初始阶段,又是在一个油比水还便宜的国家,能把纯电动车卖好并不容易。为什么吉利能卖好?
据我们在当地走访了解,主要因为三点:
一是emas7的产品优势:本身空间大、智能化程度高,而且还进一步做了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比如空调调教地更适合热带气候,再比如emas7是当地唯一一个把手机上的查找充电桩功能集成到车机上的。不像很多企业,用一个全球车打开所有市场。
第二,为了与原有的品牌形象区隔,宝腾将e.MAS品牌独立,并且成立了更年轻化的全新营销渠道,还采用了全新的logo标识,而且有专门团队运营这个新品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宝腾能力压比亚迪的纯电车型,还因为其可以借助原有的渠道资源,包括供应链资源,把整车价格做到很低。
目前,比亚迪在马来西亚采用总代模式开展销售,成本较高。不过,比亚迪的马来西亚工厂也在计划当中,我们在当地接触的很多车企同行评价:以比亚迪的攻势,未来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前五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说回宝腾汽车。
作为诞生于伊斯兰教国家的品牌,宝腾对吉利的意义其实远不止在东南亚市场上开疆拓土。
宝腾CEO李春荣告诉我们,未来宝腾还可以借助关税、政治宗教等优势,代替吉利(贴吉利标)征战墨西哥、印度等对中国品牌敏感度更高的市场。
宝腾CEO李春荣(右)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左)
宝腾营销公司副CEO兼新能源公司CEO 张强(左)易车公司副总裁、汽车产经总编辑 陈昊(右)
四、写在最后
走访各车企的过程中,总能听到很多人提起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风靡东南亚,但最后因为打价格战,把产品质量打坏、最终铩羽而归的事。
对于新一轮出海的车企,这是一个莫大的教训。所有人都希望历史不要重演,但现实的竞争却也经常令人忘记历史的忠告。
据我们了解,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品牌因为断轴问题被当地媒体大肆报道,差点造成毁灭性打击。
王永利对我们说,不像中国员工已经习惯了996,当地无论是华人还是马来人,都不喜欢加班。一辆车周五坏了,只能等到周一上班才有人修。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就要求车企卖的车要更耐用,或者即使坏了,也最好不影响行驶。所以相比中国市场,海外消费者对质量和耐用性的要求是更高的。
几十年来,日系车就是凭借皮实耐用征服东南亚市场的。当地有一句俗语形容丰田车: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
这不是一个夸张的比喻,因为马来西亚没有汽车报废政策,所以在街上看到一辆40年的老车也并不稀奇。但这又对车辆的耐用性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
在吉隆坡见到第三代日产蓝鸟(1967~1971 Datsun510)
中国车企出海,想要通过新能源化、智能化弯道超车,这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也确实正在对日系品牌造成冲击。但如果要真正等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则必须要守住质量这条红线。坚持十年、二十年不犯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 (ID:autoreport),作者:于杰,编辑: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