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进入10月,秋天的凉意算是彻底感受到了。
跟这天气一样凉的,我看还有咱们的楼市。
中指研究院刚出的9月份百城房价数据,我仔细瞅了瞅,别的先不说,就这二手房价格,那真是一路向下,刹都刹不住。
具体来看,9月份全国百城二手住宅的平均单价是13381元/平方米,环比上个月又跌了0.74%,同比去年的跌幅更是达到了7.38%。
这数据一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二手房市场现在是妥妥的“以价换量”,业主们想卖房,不割点肉怕是难成交。
而且,这已经是二手房价格连续第41个月下跌了,整整三年多,这趋势,确实有点猛。
01、一线城市也扛不住了,“补跌”行情有点狠
要说最让人感慨的,还得是一线城市。以前总觉得一线城市是“房价永动机”,再怎么样也能稳得住,现在看,神话也在破灭。
9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整体下降了0.6%,而且降幅比8月份还扩大了那么一丢丢。咱们掰开揉碎了看:
北京:环比下降0.6%
上海:环比下降0.48%
广州:环比下降0.97%
深圳:环比下降0.5%
看见没,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的。尤其是广州,跌幅接近1%,这在一线城市里算是相当扎眼了。
其实回想一下,去年9月那波大的政策松绑之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确实有过一小波回暖,成交量上来了,价格也反弹了一点。
当时要是果断出手卖房的,现在回头看,真算是卖在了相对的高点。
可惜,基本面和不给力的投资预期,终究是拖了后腿。进入二季度,一线城市的房价就又掉头向下了,而且这跌幅是越跌越快,形成了一种“补跌”行情。
为啥叫“补跌”?意思就是,之前靠着光环硬撑,现在撑不住了,得把之前少跌的给补上。
02、挂牌量激增,业主们是真急了
光看价格可能还不够直观,咱们再看看市场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房子挂出来卖的多了,说明啥?说明想卖房的人多了,业主的心态急了。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就拿8月份单月来说:
北京:新增挂牌接近1.8万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
上海:新增1.55万套,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高达51%;
深圳:新增5989套,同比增长94%,这个增幅在一线城市里是最猛的。
大家想想,市场上突然多了这么多房子跟你竞争,你想把自己的房子卖出去,除了在价格上做出更大的让步,还有别的更好、更快的办法吗?
所以,高挂牌量直接导致了竞争白热化,房价跌幅扩大也就在所难免。这么看,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短期内想稳住,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
机会稍纵即逝,过去了,可能就再难遇到那样的价格和成交速度了。
03、二线跌势加深,三四线也并非好转
看完成一线城市,咱们再把目光放宽一点。9月份,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了0.87%,降幅也比上个月略有扩大。
而三四线代表城市呢,环比下降了0.68%,降幅倒是收窄了0.1个百分点。
这数据一对比,就很有意思了。为啥一二线跌得更狠,三四线反而好像“跌不动了”?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一二线城市过去的房价泡沫,相对来说比三四线要大。当市场下行时,泡沫大的地方,受到的冲击自然就更明显,这叫“爬得高,摔得狠”。
第二,现在“好房子”的概念在一二线城市更盛行。那些得房率高、容积率低的新一代改善型产品,对老破小、设计落后的二手房形成了降维打击,加速了后者价格的下跌。
那是不是说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就好转了呢?
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来说,眼下最要命的可能已经不是价格下跌,而是
——房子根本卖不掉,有价无市成了常态。
跌幅收窄,有时候只是因为价格已经跌到了一个非常低的平台,跌无可跌了而已。
04、松绑政策是为托底,而非推高
聊到这儿,大家应该能感觉到,现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难题。
从一线到三四线,各有各的难处。正因为如此,指望一两次松绑政策就能让市场V型反转,重回过去那种普涨行情,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及未来可能还会看到的各种鼓励政策,它们的核心目的,更多的是在
,防止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从而为整体经济基本面的复苏争取宝贵的时间。
而不是、也不再是为了
。
这一点理解至关重要。很多人一看到政策松绑,潜意识里就认为房价又要大涨了。
但时代变了,在城镇化放缓、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支撑房价长期上涨的核心动力,已经从过去的政策刺激,转向了扎实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收入预期。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
咱们普通人在做决策时,一定要认清这个大势。
下一篇:上海金条回收行情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