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原本打算来补充点蔬菜水果,刚进门口就被选榴莲的人堵住了。”国庆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株洲市民杨小姐前往位于芦淞区的盒马鲜生门店,又见到大排长队的熟悉场景。
一年前的国庆假期,盒马鲜生株洲首店迎来开业,一年后热度未减,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近9万人涌进这里,节日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省会长沙。
“消费者选购海鲜更加注重品质与新鲜度,高端水产品逐渐走入日常消费场景。”盒马株洲中鸿店店长李玉凤提到,以前不少株洲市民会专程开车去长沙盒马采购,现在最快30分钟就能送到家,“株洲消费者用实实在在的购买力,印证了本地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强劲潜力”。
据了解,盒马正在紧锣密鼓做准备,株洲城区河西部分片区预计在年前实现送货上门服务,更多消费者能享受到一、二线城市同等品质的“盒区房”生活。
人气、商气、烟火气持续升温,大闸蟹卖爆了
提起盒马鲜生,杨小姐还记得,2018年她和朋友的毕业旅行选择了湖北武汉,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盒马鲜生。
“海鲜区与用餐区连在一块儿,自己选的活海鲜、付点儿加工费就能堂食,价格却比海鲜店便宜很多。”杨小姐称,盒马株洲中鸿店开业后,很明显的感受是,社交平台上掀起的高品质消费潮正从北上广深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在株洲,以前想买点大闸蟹、老虎斑、黑虎虾,经常跑到长沙的海鲜市场,或者买急冻货、空运货,现在打开盒马APP搜一搜,就能与大城市的消费接轨”。
(株洲盒马门店线下火热场景)
2025年国庆小长假,杨小姐打算做一桌中秋家宴,依旧将盒马当作食材采购的第一站。不肥包退的大闸蟹、海水慢养的龙胆石斑鱼、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在门店整齐陈列着,高端食材似乎从餐桌上的奢侈品变成家庭消费品,消费者也不必为了“凑”齐一桌菜到处跑。
10月8日,盒马鲜生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期间,以帝王蟹、东星斑、牛排为代表的高档品质商品成为各地消费者的首选,高档品质商品逐渐成为二、三线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常客”。如,盒马标志性商品帝王蟹,假期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85%,中秋节单日增幅更是达到197%,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增速远超北上广。
大闸蟹作为中秋时令的代表性美食,同样在各地掀起消费热潮。盒马“十一”假期,大闸蟹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50%。
(大闸蟹热销印证了满足自我需求的消费转变。)
“消费者对大闸蟹的关注点从‘送不送人’转向‘肥不肥、鲜不鲜’,也说明株洲人爱上了盒马的全球‘尖货’,这是一种生活消费到满足自我需求的转变。”李玉凤透露,国庆假期正值门店开业一周年,门店在“双节”期间线下人流量刷新纪录,甚至因顾客过多出现“盒马堵”现象,“我们特色独有的烘焙、水产海鲜、即食餐饮等系列商品经常出现大批量集中采购现象,基本都是株洲下属的一些县城居民开车来采购囤货,他们也有着强劲的品质生活需求。”
差异化强化竞争力,高品质也可以优价
“煎牛排的迷迭香、黄油甚至配菜芦笋,以前也只能提前网购,现在它们都变得更触手可及。”杨小姐很明显地感受到,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有热度的商品,小到秋季限定桂花盆栽、减脂神器青木瓜沙拉、无花果亚麻籽养生水,大到帝王蟹、梭子蟹,几乎都能在盒马买到。
李玉凤介绍,盒马的优势是遍布全球的供应链,能把当地买不到或者买得贵的商品带给普通市民。他说,以挪威三文鱼为例,盒马通过源头直采,以数字化手段进行过程追溯,实现了三文鱼从原产地到餐桌的精准把控,把品质和价格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难看出,归集全球尖货之外,高品质、高性价比也成为市民打卡盒马的必然因素。门店内,一人食烘焙、9.9元鲜切绣球花、造型可爱的黑芝麻包等高情绪价值商品,也吸引大量年轻顾客驻足。消费者逐渐学会区分“高价”与“高质”,在盒马,高品质并不意味着高溢价。
有业内人士指出,盒马在各地迅速落地与火爆,成为衡量当地商业活力的风向标,反映出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地消费者对高品质、时尚化、体验式消费的需求持续增强。未来,随着更多品牌跟进布局,新兴城市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在株洲,买得好,不再需要跑去长沙。”一位本地顾客的感慨,或许正是对盒马商品力与株洲消费力“双向奔赴”的最佳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