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进击,阿里撤退,百货零售业还有未来吗?
创始人
2025-10-11 21:58:15
0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曾经的城市商业地标,百盛百货即将结束它31年的经营史,而这也成为传统百货业凋零的又一代名词。

10月10日,北京百盛发布公告称,北京百盛复兴门店将于2025年12月31日关闭。这家于1994年3月正式开业的外资百货,是百盛集团进入中国内地的首店,凭借外资品牌优势和现代化管理模式,迅速成为北京商业地标。

截至目前,百盛集团在全国25个城市布局了43家多元化、多业态的门店。

百盛集团在公告中解释,闭店原因是“集团正全面推进一场积极而全面的战略转型,对于受限于客观条件、难以在复合需求上实现均衡发展的门店,经过慎重评估不得不做出艰难但必要的决定。”

一、百货凋零:1.7万家实体店的集体退场

百盛的衰落并非孤例,它只是中国实体零售业寒冬中的一片雪花。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至少有 1.71万家门店宣布闭店,涵盖超过100家企业。

从行业来看,商超行业至少关闭720家门店,百货商场关闭17家,餐饮近万家,服饰行业闭店近5000家。

曾经辉煌的百货业为何陷入集体困境?

这与其过时的经营模式有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百货公司普遍采用“品牌联营”形式,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进程。

这种模式下,百货公司不掌控商品、库存和定价,本质是商业地产运营商而非零售商。

这导致其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商品组合,也无法建立独特的商品竞争力。

近年来,即便百货业通过购物中心化,增加了餐饮、娱乐、儿童等体验式业态,希望带动零售业态的发展,但依然缺乏有效的引流手段,导致自然客流持续下降。

二、互联网巨头的AB选择

互联网行业一直对参与改造传统百货业有执念。

最轰动一时的,就是2014年8月,中国首富王健林,用万达广场作为线下基础资源,与腾讯、百度,成立“腾百万”联合体,试图实现O2O(线上到线下,反之亦然)的新零售模式。

然而,腾讯和百度,都是流量主。

对于做重资产的实业运营,实际上无能为力。

但是对于从事电商业的阿里巴巴,京东,对于O2O的愿景是认真的。

面对传统百货的颓势,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阿里撤退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五新战略”,预测未来30年社会发展的五个新趋势。

五新战略包括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

马云认为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新零售将引领线上、线下与物流的深度融合,新金融将更公平地支持中小企业,新技术和新资源(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

2017年,宗庆后、董明珠等实业界代表质疑马云的五新战略,认为除“新技术”外,其余四新“胡说八道”,其实质为既有概念重组。

马云则回应称“五新”是未来趋势,强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应协同发展。

同时,阿里巴巴斥出资约198亿港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将银泰商业私有化,从港股退市,阿里系持股比例增至74%。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先后投资苏宁易购、三江购物、高鑫零售(大润发和欧尚)、联华超市+易果生鲜、居然智家(居然之家)、美凯龙、友宝在线(自动售货机)等所谓企业,展开了“新零售大跃进”。

十年之后,阿里巴巴已经在账面亏损的情况下,主动出清了上述大部分资产,认输离场。

阿里巴巴,乃至马云,也都不再提什么“五新”。

阿里为何要放弃曾经寄予厚望的线下布局?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向。

近年来,阿里进行了深刻的战略调整,从过去广泛布局的“新零售”,聚焦到“用户为先、AI驱动”的核心电商和科技业务上。

通过连续出售银泰、高鑫零售等线下重资产,正是为了回笼资金、减亏增效。

对阿里来说,一系列“卖”的动作不仅有利于增厚现金储备,提高抗风险能力,还有助于公司从复杂的管理工作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放在电商和AI两大核心业务上。

2、京东进击

与阿里的撤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东在刘强东回归一线后,却逆势而动,进击百货零售业。

京东推出了一系列“京东MALL”,整合线下体验和京东线上购物,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5年6月末,京东MALL累计门店数量已达24家,覆盖西安、沈阳、武汉、重庆等20座重点城市。而且京东计划继续扩张,预计到2026年,京东MALL门店数量将拓展至40家。

就在国庆节假期,张栋伟所在的厦门市,一家新的京东MALL已经基本完成了装修,开始试营业。

更令人惊讶的是京东MALL的业绩表现。

根据京东官方宣传,在今年的618期间,京东MALL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

细分品类中,建材、厨卫电器和小家电等品类表现尤为抢眼,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超过300%、150%和140%。

特别是不久之前开业的京东MALL北京双井店,前两日客流就突破10万人次,销售额开业2小时即破千万。

三、京东MALL是什么?

在传统百货纷纷退场的当下,为何京东MALL能逆势崛起?

京东MALL打破了“货架陈列+价格比拼”的传统零售逻辑,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沉浸式、数字化、“一站式”的消费新范式。

在这里,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电竞游戏、咖啡烘焙、个护美妆、衣物护理等“家场景”的产品体验,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沉浸式购物体验,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产品功能与品质。

如果用直白的话来说,

京东MALL就是京东商城的线下展示店、体验店。

这是因为京东一直以自营模式为根基,这与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由此,京东MALL就能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京东方面表示,对于同版本产品,京东MALL和京东主站自营货盘“同款同价同服务”,消费者可在京东MALL扫描电子价签直达线上商城下单。

四、百货业的未来之路

京东MALL的成功实践为整个百货行业提供了转型方向,传统百货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例如,南京德基广场的成功也提供了转型样本。

德基通过引进BURBERRY全球首店、卡地亚亚洲首店等稀缺品牌,将厕所打造为打卡点,举办艺术展览、构建二次元街区,并提供会员定制服务,将购物中心升级为体验式生活空间,成为新晋“全球店王”。

百货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与品牌商的关系,强化商品控制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从“商业地产运营商”真正转变为“零售商”,建立自己的核心供应链能力和商品运营能力。

尾声:

京东MALL与北京百盛复兴门店的一进一退,勾勒出中国零售业格局的重塑。2025年上半年超过1.7万家实体店的关闭,不是零售业的终结,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百货商场不会消失,但未来的百货业将属于那些能够打破传统模式、创造独特体验、并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融合的企业。

PS.读者们有没有发现,刘强东好像骨子里就特别喜欢在线下开店?

比如到处都能见到 京东便利店、京东折扣超市、京东电器、京东酒世界、京东大药房等等各种线下形态店,很不互联网。

甚至,他在京东MALL商场里,还专门开了一个怀念他在中关村摆摊时的“京东多媒体”店样。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