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消费,很不一样
创始人
2025-10-10 21:47:15
0

今年假期,想着不去人挤人,决定去稍微小众的云南腾冲。


机票贵到离谱,只好广州→昆明→保山→腾冲,一路转车、顺便看风景。晚上9点,终于到了地方,兴奋的心情被浇熄一半。


大街上行人没有几个,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冷清。


进入度假村,完全黑灯瞎火,一栋栋居民楼亮灯率不足一成,路灯没有几个亮的,几乎只能靠月光辨别方向。


乌漆嘛黑的。


收拾好去吃饭,更是夸张。


横竖四个方向八条街,烧烤店、火锅店、特色菜乃至酒吧,绝大多数都是空的,偶尔有一两桌客人,都称得上生意好。


这可是黄金周假期,再小众也不至于冷清成这样……


虽然对不喜热闹的人而言,这样的氛围确实舒适。


但还是忍不住问一句:人呢?


热闹与冷清同在


与个人感受到的冷清不同,今年假期整体的出行数据,依然火热。


据交通部的数据,10月1日~10月8日,全国累计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同比增长6.2%。


从出行方式来看,铁路、水路、航空、公路分别同比增长2.6%、4.2%、3.4%、6.5%。


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8天假期全国实际共出游8.88亿人次,比去年的7天假期多1.23亿人次。


这里很多平台给出了一个数据,就是把8.88亿人次除以8,得出平均每日出游1.11人次,同比增长1.65%。


这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


不论是7天假还是8天假,就算是10天假,绝大部分人真正的游玩时间其实就是三天两晚,粗暴地除以8明显是有问题的。


这次假期确实是实打实地比去年多1.23亿人次出游。


如果只看这些数据,很容易就想当然认为今年的旅游极其火爆。


在媒体宣传中,各大热门景区也确实开启了人海模式。


八达岭长城、上海外滩、泰山景区、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开封万岁山、深圳梧桐山……全都是人挤人挤人,连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


看起来似乎比去年更热闹。


不过,人员流动中公路出行人次高达22.4亿,其中自驾比例约八成。


这说明,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出远门。


不排除有人连夜开车几百上千公里出去游玩,但那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要么是本地游,要么只是开车回老家吃顿饭而已。


也就是说,今年各地热门景区之所以火爆,很可能主要是本地人的功劳


顶流景区依然不可替代,外地人虽然来得少了,但本地游客更多了,依然可以延续往年人挤人的热闹景象。


真正惨淡的是中小旅游城市,比如本人去的腾冲,之所以满大街门可罗雀,纯粹是因为本地人太少。


而这种现象,也可以解释消费方面的很多问题。



还是文旅部的测算数据,8天长假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比去年的7天长假增加1081.89亿元。


人均每天消费113.9元,同比下滑13%,仅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5.9%。


人均114块钱,肯定什么都干不了。


比如一对情侣去旅游,就算三餐只吃泡面、喝矿泉水,最少都得50元;晚上住宿,景区周边我没见过低于150块/晚的。


这就去了200块钱,合着其它支出就28块钱?这都不够买一张门票。


当然这是平均值,正儿八经出去玩的,每天的支出至少是平均数的2倍。


但这也意味着,大部分人的消费连平均值都不到,平均每天就花几十块钱。


正常来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全国各地的景区消费主力,都从曾经的外地游客迅速转变为本地游客,这就说得通了。



本地人在本地景点游玩,就算离得有点远当天回不去,除非带着小孩,如今相当一部分人都不会选择住店。


年纪大点的,要么直接就在车里对付一宿;年轻的抗造的,很可能随便找个网吧玩一晚上。


要么,就跟着当下的潮流,去搭帐篷吧。


在景区搭帐篷,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今年很普遍,成了个热门话题。


今年国庆期间,帐篷租赁订单量同比去年暴涨410%,全国露营预定量同比大涨80%,热门露营地早在节前两周就预订满了。


一顶帐篷两三百元,想睡多久睡多久,确实划算。


什么你说洗澡怎么办?北方城市里的澡堂子到处都是。


再不济,你上美团,通常十几二十块都能解决。


比如武汉江滩、黄鹤楼周边,甚至形成了超过1000米的帐篷带,光谷广场单日登记露营人数突破3万。


别说这些地方了,我在云南的大山上看风景时,都看到不少临时搭的帐篷。


旁边不远处就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在美景中睡觉,确实比在酒店里舒适。但是我很好奇,他们晚上睡觉冷不冷。结果就是,假期超过60%的酒店、民宿房间无人问津。


得亏他们,今年的游客没有遇见酒店临时涨价的破事。别说涨价了,很多店甚至多次降价,都住不满。


为什么我住的度假村乌漆嘛黑,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属实是你好我也好。而这背后,是传统旅游行业的底层逻辑被颠覆了。


被动或主动的选择


总的来看,这次长假出游的人数确实更多了。


但越来越多人倾向于本地游,年轻游客越来越“抠门”,总体的消费水平小幅下滑,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简单来说,旅游这个行为虽然是在复苏,但这个行业越来越不赚钱。


在上证冲上3900点的同时,终端消费板块的拉胯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而这一块,还是得分两方面来说。



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整个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当然也包括旅游业。


这一时期,社交网络的加速传播,诞生了“文艺青年”群体,年轻人开始对精神享受提出追求。


“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类似的文案在社交平台疯狂发酵,远离大都市的丽江、大理、拉萨等地,瞬间成为顶流。


网红城市的存在,给商家提供了绝佳“宰客”的土壤。


大多数游客都是第一次到该地,没有在当地生活的经验,信息不对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大多数商家也没有赚回头客生意的打算,所有的生意都是一次性买卖。


毕竟,你不买单,后面总有人排着队买单,高价低质的服务背后,是城市流量给无良商家的底气。


于是,房价疯涨、房东毁约,大小民宿挂羊头卖狗肉,鱼龙混杂,也就顺理成章。


无论是数年前,丽江束河古镇房东强行驱赶租客,甚至“泼漆”、“泼粪”,还是近两年各地民宿普遍强行涨价、毁约,都将这一行业的黑暗面暴露在大众面前。


这是很不应该的。


当日因今日果,中国人就算再老实,也不可能一直被宰。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抠门?宁愿住帐篷也不住店?即便没有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也是必然结果。


当然,还有更深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你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疫情前后,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之前是储蓄偏向,如今是小额消费倾向。


而之所以这样,归根结底,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中产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


什么是中产?目前并没有标准定义。


一般认为,国内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家庭,就可以视为中产家庭。


全国这样的家庭只有3000多万户,占比8%左右。


因为我们并不是消费型社会,所以这部分拥有稳定消费力的人群,显得更加重要。


有多重要?这8%的家庭贡献了整个社会消费总量的55%以上。


相比之下,富裕家庭贡献的消费,反而少得可怜。


然而看下图,中产群体预期消费的减少幅度高达35%,远远高于富裕和以下人群。


本地游客数量急剧上升,就是具体表现之一。


虽然还是出去玩,虽然还花钱,但花得少了、变“抠”了。



中产的消费减少,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不止是旅游业。


以著名的美食之城成都为例。


今年7月餐饮收入仅114.8亿元,同比下降34%。


1月~7月,成都餐饮收入798.2亿元;而2024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188.4亿元。


连巴适的成都人,都不追求吃喝了,全国的普遍情况可想而知。


城市消费都如此,上市公司的业绩更不必说。


断崖式领先的老大哥海底捞,上半年利润都跌了14%。


火锅谁不爱吃啊?但平均每个中国人都少吃了几口。



关于以上现象,很多人将之对应为迪士尼效应。


即:经济越下行,迪士尼的客人反而越多,随之娱乐业也会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


哪怕现在的钱越来越难赚,但大部分人反而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幸福感是上升的。


今年的8天长假就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虽然消费方面没什么起色,但出行人次确实比去年多了1.23亿。


尽管消费不再“高大上”,但频次上是有所增加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背景”。并不是说,“迪士尼”们只有在萧条时代才繁荣,其他时候就业绩不行。而是说,它们有很强的反经济周期能力。


但是,至少在目前,这种反经济周期能力并不代表盈利能力。相反,如今的旅游相关行业,虽然表面上火爆,但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这或许算是“中国特色”迪士尼效应吧。


尾声


市场,是社会的镜子,每一种事物的流行和失宠,反映的都是大众需求的变化。


前几年,或者说2020年以前,国内有一股病态的旅游狂热。


许多青年男女,动不动就把“爱旅游”作为一个高大上的标签挂在身上,各路朋友圈、微博里充满了矫揉造作的照骗。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生活丰富多彩、有内涵、有深度。


但大部分人的“朋友圈旅游”,不过是打卡式的走马观花,留下的只有浅薄的吹嘘资本,当然会惹人厌恶。


久而久之,不但搞得旅游业乌烟瘴气,旅游这个名词本身的名声也被败坏了。


各种黑导游、黑司机、拍照收费、酒托、饭托,甚至还有假长城、假皇陵,一堆骗子游荡在旅游业的每一个环节。


到头来,本来是难得假期放松的好时光,居然成了和骗子斗智斗勇的垃圾行程,被类似“摸一摸,三百多”的骗局弄得畏手畏脚、心力交瘁。


这叫什么旅游?完全是花钱折腾自己。


抛却经济原因,此时此刻,国人对旅游这回事的态度、以及旅游业本身的遇冷,是良性的。


说到底,旅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 (ID:guru-lama),作者:万连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