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引凤来栖
——罗源持续优化创业生态,激发创业主体活力
秋收时节,罗源的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粮大户叶玉冰在忙碌中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她创办的罗源县绿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25年福州市“植根榕城”优秀创业项目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从返乡农妇到“种粮女状元”,再到市级创业大赛的“先锋”,叶玉冰的蜕变是罗川大地上众多创业者奋力拼搏的缩影,更是罗源县持续优化创业生态、激发创业主体活力的生动实践。
叶玉冰看着丰收的水稻喜不自胜。记者 原浩 摄
“返乡雁”获辅导
撂荒地复耕
在罗源,叶玉冰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领头雁”。2021年,她从上海返回家乡,在政策扶持下投身垦荒种粮,并于次年创办绿玉农业发展公司。
3年来,她和伙伴们的足迹遍布飞竹、霍口、西兰等乡镇的十几个村落,让一片片沉睡的荒地重焕生机。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复耕撂荒农田超4000亩,不仅激活了土地资源,更直接为周边50多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粮种下去了,就想如何让土地产出更大效益,让乡亲们日子更红火。”怀着这份责任,叶玉冰不断探索。她依托当地畲族农耕文化和良好生态,建起300亩“稻渔”“稻鸭”“稻螺”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积极尝试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
绿玉公司的快速发展及其展现的潜力,引起了罗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注。“这个项目兼具商业可持续性与社会效益,我们有责任为其成长添薪加柴。”罗源县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钟慧娟说。在罗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推荐和创业导师的精准辅导下,叶玉冰的项目得以在“植根榕城”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多亏了大家的帮助!”手捧荣誉证书,叶玉冰的感激朴实而真挚。
叶玉冰的成功并非孤例。罗源县广泛动员各类群体投身创业。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已有6个项目入选市级优秀创业项目,共获资助2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持续显现。
“青创客”得补贴
舞出新天地
在叶玉冰扎根土地、深耕农业的同时,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创业赛道上,大学毕业生陈文欣通过科技为舞蹈培训注入全新活力。
“大学毕业创业时,没想到能走到现在的规模。”福州市青与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陈文欣感慨地说。2023年,手握专业资质的他投身创业大潮,面对传统业态竞争,他将目光投向科技赋能。
同年,他的项目荣获“植根榕城”三等奖及5万元资助,为团队注入了信心。此后,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其主持研发的“青与蓝AI数字化智能系统V1.0”获知识产权,依托AI技术打造出街舞双师课堂、“云端”陪练系统与AI魔镜等产品,构建了标准化课程体系。通过“大本营+社区”模式,公司已建立3家自营机构,业务拓展至莆田、泉州等地,开设门店10家,带动就业超90人,服务学员逾千名。
陈文欣的成长,离不开罗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精准扶持。创业初期,他获得一次性创业补贴与场地补贴1.6万元,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提供政策宣讲、资源对接、项目申报辅导等全流程服务,助力其提升竞争力。
近3年来,罗源县发放相关创业补贴8笔,扶助小微企业11家,带动就业149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75笔,总额达1334万元,真金白银为创业者“输血补气”。
“导师团”指方向
创业活力足
创业项目在市级赛场屡创佳绩,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智力支持。罗源县洋泽海洋产业园创业导师工作站的导师们,正是创业者背后的护航人。
该工作站成立于2023年9月,是罗源深化校地合作,与福建农林大学等多所院校联袂打造的成果。目前,16名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为创业者提供从前景分析、技术指导到政策宣传的全方位服务。设立以来,工作站已举办多场培训,帮扶入驻项目3个,开展企业指导10次,帮扶创业者超30人,为罗源创新创业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罗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再次依托该工作站,聚焦新兴服务业态,为福州优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返乡创业项目开展“一对一”深度辅导。导师团队实地走访,围绕该项目的家政服务数字化平台、劳务派遣管理、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把脉问诊,协助打磨申报材料,有效提升了项目竞争力。最终,该项目成功获评2025年“植根榕城”优胜奖。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项目在罗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钟慧娟表示,罗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充分发挥获奖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氛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
上一篇:今天起,2026年考研开始预报名
下一篇:福建出台13条措施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