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联储宣布降息,引发了美股的剧烈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巨大亏损。其他国家如果遇到类似局面,可能早已无法承受,但美国依旧泰然自若。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支付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尽管美元发生波动,其他国家依然会为其提供支撑。
美元的强势地位显示出,货币支付能力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有多大。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正是建立在美元的霸权上。近年来,面对美元的压力,许多国家开始推动“去美元化”,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想脱离美元的影响,困难重重。
根据最新的全球货币支付占比数据,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支付市场的49.07%,遥遥领先其他货币。而欧元的占比则下降至21.58%,显示出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乏力。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已在全球货币支付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呢?
美国前财政部长曾经宣称:“美元是美国人的货币,也是世界各国的麻烦。”这句话虽然略显自负,但恰恰揭示了美元在全球货币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元的49.07%占比背后,实际上是美元牢牢掌控着全球金融运作的规则。无论全球其他货币如何变化,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都无法脱离美元的影响。
得益于美元的霸权,美国政府得以通过美元这一全球储备货币,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债券,分担美债的风险。而全球其他国家,尽管承受着巨额财政赤字和经济风险,却不得不为美元的稳定提供支持。美国通过大肆扩展美元的影响力,借此收割全球其他国家的利益。
美元霸权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各国的财政普遍萎靡,美国却通过贩卖武器积累了大量黄金,随后美元与黄金挂钩,成为全球稳定的金融流通货币。随着黄金逐渐退出支付市场,美国将美元与石油挂钩,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为了维持这种霸权,美国不仅发动了金融战、贸易战,甚至通过军事手段压制其他竞争货币。尤其是近几年,美国多次加息,导致其他货币贬值,进一步推高美元的价值。美国的降息政策也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这场美元主导的金融游戏,令其他国家深感困扰。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受到美元波动的影响迅速缩水,难以抵御美元的“吸血”效应。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进本币结算。这一趋势在金砖国家中尤为明显,金砖国家正探索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元体系的支付结算系统,旨在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便利。
尽管欧元曾一度被认为是美元的强有力竞争者,但如今它的全球支付占比已经降至21.58%。欧洲经济的复苏乏力,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使得欧元的地位持续下滑。而且,欧元区内的国家财政政策不统一,这也让欧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而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则持续加速。根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上升至4.69%。这一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和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广泛应用。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还使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着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各国央行也在加大对欧元和人民币的支持,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然而,考虑到美元的霸权地位,打破这一壁垒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人民币的崛起,对于全球货币多样化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美元霸权带来的弊端,并在贸易中推动使用本币结算。尽管如此,要彻底改变全球货币支付体系中的格局,仍需要时间。
参考资料:
1.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7月升至4.74%创新高,“这是抵御美元霸权的里程碑”》 2024-08-24 | 来源:观察者网
2. 《财经分析连续9个月位居全球第四!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创新高》 2024-08-23 | 来源:新华财经
3. 《美元霸权加剧全球经济动荡多国人士呼吁货币多样化》 2024-09-19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4. 《美经济仍面临巨额债务问题》 2024-10-02 |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