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首发于2025年2月14日,作者:章程,题图来自:AI生成
2月14日这个日子,最适合看伯格曼的《婚姻生活》、诺亚·鲍姆巴赫的《婚姻故事》,以及《坠落的审判》这类电影!
最近重看了《坠落的审判》,最大的感受是:欧洲人吵架(或争辩)好高级!不管是夫妻争吵,抑或庭审的唇枪舌战,对话都很精彩,堪称人均精神分析学家,能把对方的潜意识都拎出来鞭尸!吵架学问之博大精深,“犹河汉之无极也”!
婚姻里一地鸡毛之类的车轱辘话,暂且不说,没啥新鲜的。毕竟经过伯格曼电影的洗礼,感觉已没有情感之虚假能刺激到我。但《坠落的审判》的好看在于它把很多难讲明的精神状态给“说道”出来,这点就有意思了。如果有人愿意拎出对话,以精神分析理论作为注脚,必定能牵出很多枝枝蔓蔓(至少唤起我早年啃那些理论的阅读经验),譬如,女主反驳男主的“自我牺牲”言论时如是说:
“你不是受害者,你的慷慨掩盖了更脏更卑鄙的东西。你无法直面你的失败,还因此怨恨我。但不是我把你变成现在这样的,这和我没有关系。你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自我牺牲。你选择不去投身于写作,是因为你害怕。在你哪怕想出一丁点儿想法之前,你的自尊心就爆棚了。现在你到了四十岁想找个替罪羊来怪罪。你要怪就怪你自己!你被自己那些该死的标准和对失败的恐惧吓坏了,这是事实!”(具体场面见电影,吵架毕竟需要特定场景,光是语言描述,难尽其意,还需要语气、神情等。吵架是一套“组合拳”。)
我没见过中国家庭会这样吵架。在国内,即便你以此种方式去斗争、吵架,也不会有与之匹敌的回应,对方未必能听得懂,理解透,多半回以粗野的口吻,只晓得上溯祖宗,回骂一通。影片中那类吵架太需要知识储备和自我反省意识。
再举一例。《坠落的审判》中,律师A为证明女主有罪,引用她小说里主角的“杀人”欲望论证作家和小说文本之关系:“作者能通过她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难道我们看不出其中的联系吗?”律师B:“史蒂芬·金是连环杀手吗?”律师A立马回击:“所以他妻子在可疑的情况下死亡了。”尽管庭审并非吵架,但庶几近之。所以,吵架这件事,真的得旗鼓相当才好看!如果哪天,我能在街上看到一对夫妻或情侣这样吵架,我愿意给他们鼓掌!
莫名还想到一类似例子,我初中看韩寒的小说《三重门》时,读到一对话:
老K在金庸著作上很有研究,看遍以后,武力智力都大增,这次用出杨过的佳句:“小秃驴骂谁?!”飞哥读书不精,吃了大亏,扬眉脱口而出:“骂你!”梁梓君和老K大笑。飞哥破口说:“笑个鸟,是骂你,你,长头发的野狗!”说着一扬拳,恨自己不是李凉笔下逢狗必杀的杨小邪。骂完脑子反应过来,眼睛一瞪,把椅子踹飞,骂:“娘的熊嘴巴倒挺会耍的。”
后来看金庸的《神雕侠侣》,发现了《三重门》里“骂人”之文本的源头在此:
杨过奋力抵挡,说道:“你若输了,就须将解药给我。”霍都怒道:“我输给你?快别做梦,小畜生!”杨过竹棒扬起,喝道:“小畜生骂谁?”霍都道:“小畜生骂……”话到口边,猛然省起,总算悬崖勒马,硬生生把最后一个“你”字缩回嘴里。杨过笑道:“小番王,教了你个乖,你记着罢。”他话虽说得轻巧,手上却越来越感艰难。
试想,老K同志要是没有熟读金庸,哪里能这么“引经据典”地骂人!
言归正传。《坠落的审判》这电影还挺游离的,这点很好!它始终在文本和事实之间延宕开距离,我有点分不清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我甚至觉得小男孩一直在“编故事”,他才是一个好作家,以小说的方式“救”了母亲(当然,未必是我想的这样,只是我个人感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小男孩最后会从三楼的窗台跳下来(为此,心一直悬着),总觉得他回忆父亲在车上说狗终究会离去的那段话(“到了它该离开的时候,它就会离开”),是小孩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而这段话是他想说给母亲听的,狗的隐喻并非是父亲,是小孩自己。这是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讲给母亲的话。
最后想说的是,我挺受不了男主那种写不出东西总是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几年下来连一本小说都写不了几段,真的可以不用写,没必要逼自己,不是那块料,何苦呢。心头若无一股劲要写,若无劈开一切的决心,不如不写。心里的念是真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
但生活里大多都是自己不是那块料又觉得自己是那块料的人,讲了又不听,听了又不做,做又做不好。因而也说明吵架之必要,尤其今日(2月14日)。大家要是自觉还不精通此技,可以拿出伯格曼老师的《婚姻的故事》等片子精进技艺。
吵架之时,记得好好发挥,把对方的潜意识拿出来“鞭尸”,骂出风格,骂出水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作者: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