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班牙在欧盟支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投票中明确表态,称要通过这一举措保护本国企业。然而,随着中国的反制措施直接打击到西班牙的经济利益,西班牙的态度发生了剧变。原本强硬的立场逐渐软化,西班牙开始寻求与中国加强合作,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甚至有地方官员直接来到中国,力图吸引中国车企在西班牙投资建厂。
就在上个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将访问中国,并且停留5天,计划访问北京和上海。西班牙政府表示,这次访问具有特殊意义,正值欧盟与中国在贸易上的紧张局势中,桑切斯将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探讨两国关系和双边贸易的未来发展。虽然西班牙政府并未透露详细的访问议程,但从随行的贸易部副部长等高官来看,双方的经济合作无疑是此行的重点。
此前,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展开了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中国为保护本国企业权益,已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并对欧盟某些产品进行了反制措施。中国车企原本合作配合欧盟调查,但调查过程匆忙且不透明,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并未证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市场构成实质性威胁。欧盟的做法,引发了多国不满,尤其是西班牙。
尽管西班牙在投票中支持了这一关税政策,欧盟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如意大利,已在此后与中国展开了合作。例如,意大利在总理梅洛尼访问中国期间,提出了加强中意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西班牙看到这样的趋势,也开始积极与中国洽谈,推动中国车企将生产线转移到西班牙。
8月26日,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主席莫雷诺率先到访中国,专门向中国车企推销安达卢西亚,并希望吸引中国品牌到西班牙建厂。西班牙如此积极,显然是希望能从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中分一杯羹。而且,欧洲各国通过在当地组装中国汽车,不仅能避免欧盟的高额关税,还能促进本地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访问也表明,西班牙并不希望在中欧贸易摩擦中成为“反派”。事实上,桑切斯在访华前就明确表示,西班牙将通过对话解决与中国的分歧,并希望推动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西班牙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因为欧盟的反补贴关税政策不仅打压了中国的车企,也对西班牙的一些重要出口商品带来了威胁。中国近期对欧盟的猪肉和白兰地产品启动了反倾销调查,而西班牙的猪肉产业是中国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若反倾销调查最终得出不利结果,西班牙的猪肉产品可能面临巨大的市场损失。此外,西班牙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大幅下滑,其品牌形象逐渐受到影响,成为被视为低端廉价产品的代表。
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对西班牙的猪肉和白兰地产业至关重要,失去这一市场将是西班牙经济的一大打击。而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也在积极争夺中国市场的份额,西班牙的农业部门对此已开始表达忧虑。
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西班牙在支持欧盟反华关税的立场上出现了明显的摇摆。这不仅表明西班牙政府已经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也表明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中国采取反制措施,西班牙及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态度和策略也开始有所调整,希望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这次西班牙政府的态度转变,标志着中西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两国可能会在电动汽车、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展开更广泛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