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和英伟达等联手搞动GPU和整个芯片市场之后,一个警钟悄然敲响。
10月7日,知名媒体The Information在一篇报道对该公司购买数十亿Nvidia芯片并作为云提供商出租给OpenAI等客户的计划提出了质疑,随后该公司股价下跌3%。报道称,甲骨文最近转型为最重要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公司之一,但可能会面临盈利挑战,因为英伟达芯片价格昂贵,而且其人工智能芯片租赁定价激进。
根据报告援引内部文件称,截至8月的三个月里,甲骨文旗下英伟达云业务的销售额为9亿美元,毛利率为14%。这远低于甲骨文约70%的整体毛利率。
甲骨文今年9月表示,其积压的云合同(称为剩余履约义务)在一年内增长了359%。该公司预测,2030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到1440亿美元,高于2025年的100多亿美元。然而,这些预测收入的大部分来自Oracle在星际之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该项目中,这家企业供应商正与OpenAI合作,开设五个装有Nvidia人工智能芯片的大型数据中心。
纵观整个AI市场,这其实是OpenAI一系列动作下的结果。
OpenAI挑起的AI基础设施争夺战
据金融时报最新报道,OpenAI今年已签署了约1万亿美元的合同,用于运行其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能力。这些承诺使其收入相形见绌,并引发了对其资金来源的质疑。
今年1月,OpenAI与软银、甲骨文等公司启动了一项名为“星际之门”的计划,承诺为OpenAI在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目前尚不清楚英伟达和AMD的交易将如何融入“星际之门”计划。
这家ChatGPT制造商尚未透露是直接购买芯片还是通过其云计算合作伙伴购买,预计将租赁部分英伟达芯片。
OpenAI已从其供应商处获得了巨额财务激励,以换取其芯片采购的回报。
Nvidia计划在未来十年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可以用这笔资金购买Nvidia的芯片,用于其AI数据中心。AMD将向OpenAI提供认股权证,使其能够以每股1美分的价格收购OpenAI最多10%的股份,具体取决于他们的项目是否达到特定目标,其中包括一些与AMD股价挂钩的目标。
据OpenAI高管估计,按目前的价格计算,每部署1千兆瓦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成本约为500亿美元,总成本约为1万亿美元。这些交易将一些全球最大的科技集团与OpenAI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OpenAI有能力发展成为一家盈利企业,并能够偿还其日益沉重的财务负担。
但DA Davidson分析师Gil Luria表示:“OpenAI没有能力做出任何这些承诺”,他同时补充称,该公司今年可能亏损约100亿美元。“硅谷‘假装成功,直到成功’的理念部分在于让人们参与其中。现在,许多大公司在OpenAI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OpenAI在基础设施、芯片和人才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还远没有达到实现这些宏伟计划所需的资金。这些交易还涉及这家全球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循环安排,以及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未达成一致的复杂融资条款。
彭博社在一篇相似的报道中也指出,两周前,英伟达公司同意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帮助这家领先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建设一个规模庞大、足以为一座大城市供电的数据中心。OpenAI则承诺在这些数据中心部署数百万块英伟达芯片。这一安排因其“循环”性质而迅速受到批评。
本周,OpenAI再接再厉,达成了一项类似的协议。这家ChatGPT的开发商10月6日与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MD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将部署价值数百亿美元的AMD芯片。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有望成为AMD的最大股东之一。
据报道,AMD已与OpenAI达成合作伙伴关系,ChatGPT制造商将在多代芯片中部署6 GW的AMD图形处理单元(GPU)。这笔交易对OpenAI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OpenAI几乎完全依赖Nvidia芯片来训练ChatGPT及其其他AI产品背后的模型。
Nvidia占据了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估计为80%至95%,当供应紧张或价格上涨时,客户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现在,Instinct系列在数据中心直接与Nvidia的H100和H200芯片竞争,这些处理器在数据中心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并运行推理工作负载。
此次合作的财务利益相当可观——正如AMD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财务主管Jean Hu所说,此次合作“预计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加速OpenAI的AI基础设施建设”。她补充说,该协议“为AMD和OpenAI创造了重要的战略一致性和股东价值,预计将大大增加AMD的非GAAP每股收益”。
对于AMD来说,获得OpenAI作为客户是其多年来试图打破Nvidia对AI芯片市场的控制的证明。
从Meta到xAI,都在抢GPU
除了OpenAI以外,其他云供应商也陆续加入这个疯狂的AI基础设施浪潮。
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到,META和CoreWeave已签署了一份价值140亿美元的协议,利用后者的GPU算力为Facebook母公司提供计算能力。ORACLE也正在和Meta就一项价值约200亿美元的多年期云计算协议进行谈判,这凸显了这家社交媒体巨头致力于更快获得计算能力的决心。八月底,有消息指出,Meta与谷歌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协议。根据协议,Meta将使用谷歌云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其他服务。
此前,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在7月份表示,公司将斥资数千亿美元建设几个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该公司预测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提升到660亿至720亿美元。
当中,Meta将部分资金投向出版商、芯片初创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并与之达成协议——这是一项庞大行动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正涌入英伟达的GPU、定制芯片以及类似能源公用事业的数据中心,旨在确保人工智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不受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Meta的高管表示,他们预计,到2028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花费6000亿美元,包括大型数据中心。
另一家巨头微软也是GPU的大买家。科技咨询公司Omdia的分析师估计,微软在去年购买了48.5万块英伟达的“Hopper”芯片。这使得微软远远领先于英伟达的第二大美国客户Meta(购买了22.4万块Hopper芯片),以及其云计算竞争对手亚马逊和谷歌。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微软的需求。据知情人士在本月初透露,微软与NeoCloud公司Nebius Group NV达成的协议将为微软内部团队提供计算能力,用于开发大型语言模型和消费者AI助手。
这项价值高达194亿美元的协议公布后,Nebius股价应声上涨,但公告并未透露具体细节。知情人士表示,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微软将获得英伟达公司超过10万块最新的GB300芯片的使用权。
云供应商通常运营着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微软却难以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租用NeoClouds的服务器可以加快速度,因为他们已经解决了包括获取足够的电力和芯片在内的后勤挑战。
“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非常激烈的争夺战模式。”微软云业务负责人Scott Guthrie表示。“我们已经决定,我们不想在容量方面受到限制。”
Elon Musk旗下的xAI也已然成为了AI基础设施市场的另一个争夺者。其中,孟菲斯是马斯克斥巨资进军人工智能战争的前线。他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已经在这座布拉夫城建造了一座大型数据中心,并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计算机。这座名为“Colossus”的设施拥有超过20万块英伟达芯片,并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rok提供技术支持。现在,马斯克即将完成第二座设施,这座设施规模将更大,他称之为“Colossus 2”。
一些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专家表示,完成Colossus 2将耗资数百亿美元。仅英伟达芯片一项就耗资巨大:一位熟悉孟菲斯项目财务状况的人士表示,马斯克需要至少花费180亿美元来购买大约30万块芯片才能完成孟菲斯项目。马斯克在7月份表示,Colossus 2将总共拥有55万块芯片,并曾暗示最终可能拥有100万个处理单元。
此前报道指出,马斯克还在探索一种无需直接购买、而是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达成的复杂融资协议租赁的方式,以此囤积价值120亿美元的芯片。
再加上其他云厂商,尤其是中国厂商的抢夺,对于AI算力和GPU的需求,正在疯狂增长。
根据《商业内幕》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今年统计的五大能源用户中的四家,亚马逊、Meta、Microsoft和谷歌,估计可以在资本支出上花费3200亿美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超过了芬兰的GDP,略低于埃克森美孚2024年的总收入。
另一场互联网泡沫正在上演?
此前从未有过如此巨额的资金被如此迅速地投入到一项尽管潜力巨大,但其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未经证实的技术上。而这些投资通常可以追溯到两家领先的公司:英伟达和OpenAI。近期,两大巨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交易和合作加剧了人们的担忧:日益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商业交易网络正在人为地支撑着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热潮。几乎每个经济领域都面临风险,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炒作和建设波及了各个市场,从债务、股票到房地产和能源。
晨星公司分析师布莱恩·科莱洛在谈到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时表示:“如果一年后我们经历了人工智能泡沫并最终破裂,这笔交易可能是早期的蛛丝马迹之一。如果情况恶化,循环关系可能会发挥作用。”
这种迅速吹起的泡泡,让人想起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互联网泡沫”。当时,公司们争先恐后地为新兴互联网奠定支柱时,出现了类似的模式。在截至2001年的五年里,WorldCom和Global Crossing等公司花费了数百亿美元铺设光缆和安装其他网络功能,但第二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导致为建设提供资金的贷方索要资金,结果倒闭了。
根据Businessinsider引述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分析报告,领导光纤建设的公司的股东损失了2万亿美元的价值,而50万名工人失去了工作。虽然光缆最终被投入使用,主要是由于Netflix开创的流媒体视频革命,但许多铺设它的公司并没有看到。
就像早期的光缆和铁路一样,数据中心的建设和GPU的购买都是由华尔街资助的。当然如上所述,硅谷巨头本身也越来越多地为繁荣提供资金。这进一步引发了担忧。
“我们都见证了这种行为的某些方面。”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迈克·奥罗克(Mike O'Rourke)上个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互联网泡沫的教训几乎已被遗忘,但它的影响将永存。”他写道,并指出供应商融资是朗讯倒闭的“关键”——朗讯曾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公司,如今却像英伟达一样,被誉为新兴科技经济中的“铁锹”公司。(朗讯在2002年经济衰退期间险些破产,并于2006年被出售给法国竞争对手阿尔卡特。)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看到了一些重要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型科技公司的财务状况比互联网时代许多过度膨胀的股票要强得多。
“我认为这是全球有史以来最大、最危险的泡沫。”宏观战略合伙公司(MacroStrategy Partnership)的朱利安·加兰(Julien Garran)在一份颇为悲观的报告中写道。他估计,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美国资本错配”比互联网泡沫严重17倍,比2008年的房地产泡沫严重4倍。
但抛开循环融资及其盈利能力的讨论,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投资的核心产品: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LLM)。而这正是许多其他投资者、分析师和学者们高呼“皇帝没穿衣服”的原因。
“我想说,这种想法可能太狭隘了。”当被问及对大规模人工智能投资可能超前发展的担忧时,AMD CEO苏姿丰在雅虎财经上表示。“你必须认真考虑这项技术的力量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苏姿丰表示,公司“正在以正确的速度进行投资,因为我们希望加速发展……这是一个当公司和合作伙伴采取大胆行动时就会获得回报的地方。”
展望未来,苏姿丰表示,人工智能热潮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坚信,这是一个十年超级周期的开端。”她补充道,人工智能改变金融、医疗保健和研究等各行各业的潜力才刚刚开始显现。
她说:“我们相信,只要正确使用人工智能计算,就能更快地解决疾病问题,更快地研发新药,更好地诊断早期患者的问题,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写在最后
由于文章里的“泡沫说”是一个假设,那就意味着其在未来并不会出现,这也引发了另一个猜想,OpenAI和AMD的交易,Microsoft对AMD和英伟达的观点,会否撼动当前的英伟达格局?如上所述,英伟达占领了接近九成的训练芯片市场。
据FactSet估计,人工智能处理器目前每年为数据中心创造超过1460亿美元的收入,预计未来12个月的年销售额将达到2260亿美元。
相比之下,AMD的数据中心业务目前的年销售额略高于140亿美元。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在10月6日上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一旦首批芯片在明年下半年开始部署,OpenAI的交易将为该部门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年收入”。她还指出,未来几年该业务的收入可能“远超1000亿美元”。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也表明AMD要想缩小与英伟达在人工智能系统市场的领先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AMD而言,在追赶竞争对手的竞争中,AMD现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笔交易从AMD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开始出货的MI450芯片开始。AMD宣称,这些芯片的性能完全可以与英伟达计划同期推出的Vera Rubin芯片相媲美。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根据英伟达在3月份的GTC大会上公布的规格,首批Rubin系列芯片的计算性能将是英伟达目前销售的最强大的Blackwell芯片的3.3倍。
MI450也代表着AMD首次尝试所谓的机架式系统,该系统将多个GPU芯片和其他组件组合在一起,有效地形成一台可装入现有数据中心机架的AI超级计算机。这类系统的复杂性非常高;就连英伟达去年在量产首批基于Blackwell的机架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但AMD在追赶英伟达的竞争中,仍需实现一个雄心勃勃且快速推进的目标,同时还要兼顾其他业务,例如个人电脑和视频游戏等增长前景黯淡的市场。
对于OpenAI和AMD的交易来说,还有一个关注点,那就是博通是否会最大利空。因为据之前报道,OpenAI正在与博通打造ASIC。专家此前曾猜测,AVGO将成为仅次于Nvidia的第二大AI芯片供应商——尤其是在有报道称OpenAI已下达100亿美元定制ASIC订单之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 (ID:icbank),作者:半导体行业观察
下一篇:别跑空!福州一公园临时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