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算法如何更人性化?极端天气配送能否设置免罚机制?这些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的问题,正逐步通过工会推动的协商机制得到解决。记者从省总工会日前召开的平台企业协商恳谈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获悉,我省工会梯次推进平台协商恳谈工作,目前12家头部平台企业在闽单位已签订合同33份,召开协商恳谈会31场,覆盖职工12083人。
作为全国首个签订网约车行业集体协商协议的企业,曹操出行福州城市负责人李智宇至今记得2023年聚焦“司机安全、休息、收入透明、公益帮扶”四大核心议题的专项集体合同表决通过时的场景。“协议履约后,司机疲劳驾驶投诉量持续下降,司机留存率稳步提升,他们在福州的归属感更足了,安全感也更强了。”今年8月,在省、区、市三级工会推动下,这家“首个吃螃蟹”的平台企业进行了协议续签,“车租返还,降低司机成本压力”“推动司机端每单抽成比例及明细全透明”“优化培训体系,为司机提供管理岗晋升路径”等多项职工心声被写入协议,看似冰冷的算法释放出了人性化暖意。
全省各地工会还积极推动辖区其他平台企业建立常态化的协商恳谈机制。年初至今,全省区域平台企业已签订集体合同19份,召开协商恳谈会15场,协商恳谈覆盖全省61家平台企业。
记者还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协商工作质效,全省今年增配了75名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以和谐为“密码”,力求推动更高质量的算法协商,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更多“急难愁盼”得到解决。(记者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