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了连续两周的上涨趋势,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这种现象主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首先,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居民对肉类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对于热衷于冬季进补的消费者而言,猪肉的需求量显著上升。其次,由于饲料成本的上涨以及环保政策的影响,部分小型养猪场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减少。此外,一些地区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也对生猪存栏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对于消费者来说,猪肉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家庭食品开销。而对于养殖户而言,则可能迎来一个较好的盈利时期。不过,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通过增加储备肉投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等手段来稳定市场,保障民生。预计在多方努力下,猪肉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春节之后,养殖端出栏节奏恢复,生猪供应格局宽松,而节后猪肉购销以及肉类消费处于淡季,下游市场鲜品猪肉购销冷清,需求承接不足,主流屠企多以订单开工为主,猪价面临趋势下降的走势,虽然,受元宵节以及学生返校,下游市场略有备货,但是,由于本月消费需求缺乏进一步的支撑,猪价基本面处于供强需弱的局面,价格以偏弱为主!
在供应方面,按照母猪存栏变化,2月份标猪出栏对应24年3月母猪存栏,从数据显示,母猪存栏处于下降尾声,理论来看,本月,标猪供应能力减少!尤其是,春节前,养殖端普遍看空后市,市场存在降重出栏的操作,本月,供应压力有所释放,不过,从机构调研了解,本月样本猪企出栏计划在1117万头,环比上月出栏计划减少11.52%,但是,日均出栏压力不减,本月中上旬,受春节放假以及节后市场承接不足,规模猪企出栏计划缓慢,中下旬,集团猪企仍有增量出栏的预期,生猪供应压力依然存在!
在需求方面,本月,猪肉购销处于季节性低谷,尤其是,春节后,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叠加,节日市场库存较多,节后多以清库存为主,而主流家庭多以囤货消耗居多,内销市场购销冷清!虽然,受学生开学以及务工人员开工,城市需求略有改善,但是,由于餐饮以及旅游消费缺乏支撑,猪肉需求整体偏弱,最近几日,国内样本屠企开工率仅有21~22%左右,市场对于猪源承接有限!
因此,从供需格局来看,猪价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过,最近几日,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支撑!
比如说,随着天气转暖,猪场腹泻以及生物安全风险减弱,叠加,标猪价格走低,国内肥猪价格维持较高水平!由于春节前后,主流二次育肥中大猪相继出栏,节后,二育空栏较多,市场存在一定二育逢低入场的积极性,目前,北方多地出现二育的现象,这改善了市场情绪,缓解了标猪供应过剩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