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千钧重负 眼见繁星点点——探访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创始人
2025-10-05 22:05:39
0

在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灵雀山北的一处金矿探矿靶区内,3台钻机发出阵阵轰鸣,4名施工队员操作钻杆,将3米长、上百斤重的岩心分段取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该矿区40余名队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地质勘查一处副主任杨真亮介绍,3台钻机计划钻探深度近2000米,为防止地层渗水引发孔壁坍塌掩埋钻头,钻机一旦开机,钻探便不能中断。

  六队地质队员在组装钻机。新华社发 (李宽摄)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攻坚克难,六队60多年来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810余吨,成为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近年来,为寻找更多矿产资源,年轻人接过前辈手中的地质锤,走出山东,走向西部,走向全世界。

“地质学研究是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可人的一生大多只有几十年。遇见你,是故事的开始,相伴到底,是余生的欢喜。”这是27岁的地质队员赵博对女友的深情告白。此时此刻,他与恋人相隔4000余公里,正在新疆精河县的一处白钨矿靶区进行地质勘探。

白钨矿是一类特殊的矿种,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蓝色荧光,勘探时需在夜晚用紫外灯照射岩心来检验,这意味着赵博和同事们结束白天的工作后,晚上10点还要再次上山。他说,矿区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临近中秋,夜间气温已低至0℃,他们要在寒冷的野外工作到凌晨12点左右才能回到项目部。但赵博自得其乐:“紫外光照矿很震撼。亮灯的瞬间,漫山遍野的浅蓝色光点亮起,就像星空撒进山岩中。”

  紫光灯照射下的白钨矿。新华社发(赵博摄)

一入职便奔赴野外进行地质矿产勘探,是六队地质队员的传统。探矿技术骨干“90后”李宽于2014年入职,报到第3天便启程前往内蒙古阿巴嘎旗进行野外铅锌矿探矿作业,在大风狂作中追赶帐篷成为他难忘的记忆。

记者见到李宽时,他刚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山沟回到山东进行阶段性总结。李宽说:“钻探施工位置山高林密,常年下雨,设备无法通过道路运输,五六吨重的钻机只能拆卸后人拉肩扛运上山。”

赫章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多破碎带、溶洞,钻孔过程中孔壁易坍陷,钻头用一两天就被碎石掩埋,把钻头从地下七八百米提上来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耽误工期。“碰到问题就去钻研,六队人不惧怕任何挑战。”李宽说。团队不断调整施工技术方案,提炼出喀斯特地貌沉积岩复杂地层钻探技术体系,研发尖齿长寿命金刚石钻头与护壁堵漏钻井液,可以实现半月持续钻进不提钻。

与山丘为伴,以荒野为家,聚少离多是地矿人的常态。六队地勘二处副主任张亮亮,在尼日利亚塞吉罗拉金矿的工作告一段落,刚回国没几天,又前往内蒙古开展工作;地质矿产工程师舒记德,自出队起就没有调回过驻地威海,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古等10余个省区市及吉尔吉斯斯坦、苏丹等国家,提交地质报告百余份;地勘二处勘察部副主任胡秉干,刚从津巴布韦舒鲁圭地区结束工作回国,国庆假期期间继续在威海进行总结研究。

  地质队员在山地间探矿。新华社发(赵博摄)

近年来,六队走出大本营山东胶东地区,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省内、省外、境外、海上“四线联动”,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取得新突破。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重要矿产勘查力度,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六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