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万亿城市增至27座,创新引领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GDP超过一万亿元的城市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已有27个城市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标志着中国城市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这些GDP万亿级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依托强大的创新能力,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基地转型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中心。此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企业入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预计还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GDP万亿俱乐部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预示着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中心”转变。
近期,中国多地公布了2024年的经济成绩单,共有27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超过1万亿元。专家认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得益于优势产业和创新驱动等因素的推动。未来,在巩固现有产业发展的同时,应继续强化创新引领,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4年GDP“万亿之城”增至27座。根据各地发布的数据,这27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宁波、天津、青岛、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济南、合肥、佛山、西安、泉州、南通、东莞、常州、烟台和唐山。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唐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成为河北省首座“万亿之城”,也是京津冀第三座万亿GDP城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分布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GDP万亿城市”,包括上海、苏州、南京等9个城市。珠三角地区则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座“万亿之城”。
在经济总量方面,上海市位居榜首,2024年GDP达53926.71亿元,同比增长5%。北京市紧随其后,GDP达到49843.1亿元。
从经济增速上看,21座万亿之城的经济增速高于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5%)。其中,7座城市的经济增速达到了6%及以上。具体来看,泉州增速最高,为6.5%;南通为6.2%;福州、合肥、常州、烟台均为6.1%;苏州为6%。
分析指出,“GDP万亿城市”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主要归因于这些城市的产业优势。例如,泉州拥有发达的纺织鞋服产业,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合肥的科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这些城市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进入2025年,苏州、重庆等地将着力打造优势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北京则提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未来,“GDP万亿城市”需要在巩固现有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强化创新引领,持续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