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这两个月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加速”。
资本市场在加速,科技企业在加速,连政策规划都在加速。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还发布了重磅文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喊出一个让人心头一震的目标:2035年,全面进入智能社会!
听到这,我心里只有一句话: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了。
问题是:
10万亿级别的新产业,AI的“速度与激情”,究竟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机会还是泡沫?
如果你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十年,这一次AI的十万亿赛道,你还会错过吗?
文:卢娜 (资深财经评论员|财富自然增长法创立者)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每一次的飞跃,都是生产力的巨大爆发。
我为什么说AI特别?
因为它不是一项单点技术,而是像电力一样的“通用技术”。
它会渗透进医疗、教育、交通、金融、制造……无处不在,无法回避。
一句大白话:AI就是未来的“水电煤”。
你能想象没有电力的社会吗?未来我们同样无法想象没有AI的世界。
首次亮相 信号非凡
这次国家文件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智能经济。
什么意思?AI要从“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真正走到国民经济的C位!
时间表已经摆在那儿了:
朋友们,你听懂了吗?
这是一个能对标房地产体量的“超级新物种”,但它的影响力,可能比房地产还要深远。
为什么?
因为房地产的底层逻辑是土地,而AI的底层逻辑是数据。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从“土地红利”向“数据红利”的大迁徙,已经开始了。
中国凭什么能翻盘?
你可能会问我:AI不就是美国更牛吗?OpenAI、微软、英伟达,一个个都是巨无霸。
没错,美国在技术上确实领先。
但AI真正的胜负手,不是“谁的技术更尖端”,而是谁能把它用到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场景。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就说过:
“决定AI胜局的,不是技术领先多少年,而是谁能真正跑通应用。”
这就是中国的底气:
换句话说,AI落地,中国是最好的试验田。
而且,不要再低估中国的“补课速度”。
华为的算力平台、科大讯飞的大模型、阿里云的全栈AI……你会发现,我们不再只是追赶,而是在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定规则。
AI能撑起10万亿级别?
一个产业能不能撑起经济,要看它能不能带动“四驾马车”:
对应的效应显而易见:
光是智算中心,全国遍地开花,一个地级市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百亿级投资。
大模型产业链,从数据标注、算法研发,到应用落地,已经创造出数以百万计的新岗位。
教育、医疗、制造、交通……“人工智能+”不是空话,它正在切实改变各行各业的效率和需求。
所以我常说:AI不是“小故事”,它是能重写经济逻辑的“大叙事”。
未来的10万亿级大赛道,竞争注定惨烈。谁能笑到最后?我简单总结了三点,懂得都懂:
结语:
激情要有,分寸更要有
AI的故事很燃,资本市场的热度很高,政策的支持空前强烈。
但我想提醒大家:投资,不是盲目追逐,而是敬畏与理性并存。
作为一个干了20多年投资的人,我想掏心窝子说几句:
第一,AI确实是大趋势,但估值已经很高。
科创50指数PE到了170倍,比纳斯达克还高。故事虽美,风险也真。
第二,政策托底是确定性。
“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政策工具箱还没完全打开。“9·24”行情的惊喜,谁说今年四季度不会再来一次?
第三,我保持谨慎乐观。
现在居民部门在缩表,市场不会像十年前房地产那样疯狂,但机会绝对存在。
未来十年,AI一定会改写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也会改写全球竞争格局。它会孕育一批伟大的企业,也会淘汰一大堆追风口的短命公司。
所以,请记住一句话:
真正的赢家,不是追随风口的人,而是能穿越周期的人。
这就是我,对AI浪潮的全部思考。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页面信息源于公开市场,公司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等作保证。行业分析、具体案例等仅作示例,不构成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个人经验分享仅为个案,不代表公司观点。本页面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或要约邀请,投资决策及风险由您自行承担。页面信息由江苏金百临投资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卢娜(A1210623100001)团队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