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价值观在很多方面表现得相当扭曲,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期间,欧盟的行动尤其突出。目前,欧盟正实施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而这项制裁已经让许多欧盟企业陷入困境。欧盟制裁俄罗斯时,除了冻结俄罗斯在欧洲的资产外,最显著的举措就是限制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这个决定让欧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为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是欧盟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欧洲本来依赖俄罗斯的能源,现在却被迫放弃这些廉价能源。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深厚,甚至可以从俄罗斯曾提出加入北约的提议看出两者关系的紧密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对欧洲和西方保持着一种幻想,曾多次提出加入北约。然而,自苏联解体后,北约持续东扩。如今,北约已经有32个成员国,芬兰和瑞典是最近加入的两个新成员国,而且它们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加入的,这也展示了北约的立场:无论俄罗斯如何回应,北约的东扩策略依然不动摇。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而乌克兰对此自然也感到不满。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乌克兰希望在西方面前证明自己,但北约却公开拒绝乌克兰的加入。北约给出的理由是“时机不对”,显然是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使得加入北约的风险过大。如果北约允许乌克兰加入,就意味着与俄罗斯直接对抗,而北约显然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所以,北约拒绝了乌克兰的加入申请,而选择了让芬兰和瑞典加入。从北约的动作来看,欧盟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实际上是支持了北约的立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支持了美国的战略,而欧盟则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欧盟在支持乌克兰和持续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实际上已经深受其害。欧盟拒绝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但美国却依然在从俄罗斯购买核燃料。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公开场合讽刺欧盟,指出欧盟拒绝从俄罗斯购买能源,但美国却依然继续购买俄罗斯的核燃料。仅在2025年,俄罗斯就通过出口核燃料向美国赚取了8亿美元。这无疑是在讽刺欧盟的政策,实际上欧盟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然美国也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但美国的制裁并没有伤害到自己的利益。美国不仅从俄罗斯进口核燃料,还购买俄罗斯的钛合金,以满足其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在美国“游刃有余”的同时,欧洲却坚决制裁俄罗斯,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制造业竞争力受损,这也显得特别讽刺。欧盟为了支持美国的战略,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实际上也凸显了欧盟作为美国工具的角色。这种局面也解释了为什么当美国对欧盟的政要进行监听时,欧洲竟然无力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