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定增发行价1195元,13家机构获配股,基金占12家
创始人
2025-10-04 05:25:15
0

2025年九月的A股市场里,寒武纪的这场定增成了所有投资者茶余饭后的焦点,场内外的情绪像拉满了的弦,随时可能崩断——有人兴奋,有人焦虑,没人能置身事外。

市场刚刚消化完上半年AI芯片板块的暴涨,寒武纪在9月宣布定增,发行价定在1195.02元一股,消息一出,讨论区沸腾了,大家议论的声音大得像广场上的喇叭,谁都想知道,这是不是又一轮科技泡沫的起点。

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寒武纪在AI大模型、算力芯片领域的布局早已为市场所知,2025年上半年,公司终于从连年亏损转为盈利,中报净利润10.38亿,市盈率也从几年前的近5000倍降到现在的500倍左右,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机构的疯狂涌入,背后是对AI芯片赛道的极度看好,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居高不下,公司明说了,钱还远远不够,这次定增为的就是持续加码大模型算力的研发,这种坦诚其实很罕见——不少人觉得公司是真的想做事,不只是圈钱。

认购价格的确定过程也不简单,26家机构的报价区间从1081.50元到1348.08元,国泰海通报出了最高区间,最终以110.51%的底价比例确定发行价,这个过程就像一场博弈,谁都不愿意让步,既想占便宜,又怕错失机会。

表面上看,寒武纪的基本面支撑着高估值,但投资者心里明白,市盈率降到500倍,依旧是天价,未来能不能继续增长,谁也说不准,这就是科技股的极致魅力和极致风险,过去的涨幅摆在那里,未来的故事还没人写完。

寒武纪这次的定增,机构们抢着买,散户只能干看着,谁都知道定增有锁定期,谁都在算,未来市场一旦调整,股价会不会跌破定增价,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现实却从不复制粘贴,结局总是充满悬念。

说到底,AI芯片和大模型行业研发烧钱是常态,寒武纪能连续八年亏损后扭亏,已经是奇迹,2025年中报利润出来,市场松了口气,也更谨慎地判断未来的空间——大家都怕这一波只是昙花一现。

机构数量的变化也很关键,截至中报,持有寒武纪的机构已经有1318家,比去年多了92%,背后的信心和跟风各占一半,资金的热情推动股价,业绩的兑现才是底气,二者之间的拉锯,每天都在上演。

定增的成功,对寒武纪来说是新的起点,公司拿到将近40亿的资金,大模型算力研发有了底气,管理层的表态很直接,钱都要投进技术和产品上,这种态度市场买不买账,还得看接下来的财报和产品进展。

有人担心,这次科技股的热潮,会不会像四五年前一样,冲高之后就是长达几年的调整周期,很多股票最终跌掉九成,市场记忆其实很短暂,但伤痛总是刻骨铭心。

这一轮科技股行情,确实让很多人赚到了钱,也有人被高位套牢,寒武纪的故事还没讲完,AI芯片的终局也远未到来,资本和技术比拼的赛道上,每一步都悬着一颗心。

市场其实是最会讲故事的地方,寒武纪的定增,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历史只会记住赢家,过程中的波折和争议,最终都变成了数字和图表上的一行小字。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看到这些机构巨头的操作,心里总会打鼓,既不想错过每一次牛市,也怕最后又做了接盘侠,这种矛盾和紧张感,才是市场永恒的情绪基调。

今年9月的这场定增,注定写进A股科技史,寒武纪的接下来每一份财报、每一个产品发布,都牵动着上千家机构、无数股民的神经,市场还在问,AI芯片的神话,会不会被现实打破。

未来会怎么走,没人能给答案,资本和技术的较量还没结束,寒武纪的涨跌,背后是整个科技板块的希望和隐忧,2025年还远没有收官,这场大戏刚刚开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