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天,不少朋友怕是吃着饭突然心梗——打开手机,海南华铁直接冲上热搜第一,22.5万股民盯着屏幕数跌停,有人吐槽“这公司是故意的吧,好好的假期全毁了”。说实话,干了20年财经记者,见多了黑天鹅,但过节给股民来这么一下,还是让人觉得“吃相太急”。
事儿说起来也简单:今年3月,海南华铁的子公司跟杭州一家公司签了个36.9亿的算力大单,5年服务期,当时多少人觉得“这公司要起飞”?结果呢,7个月过去,连个采购订单都没收到,现在说解除就解除了,还轻描淡写说“双方没分歧”“不影响经营”。咱普通人签个几千块的合同都得琢磨半天,37亿的单子说黄就黄,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不对劲。
咱小散最容易栽的坑,其实就是“听故事、追热点”。海南华铁这公司,主业明明是租高空作业平台、叉车这些工程设备的,结果这两年跟踩了油门似的蹭热点:前阵子赶算力的风口,接着发什么“黄蜂哥NFT”,说锁定就能当“推广大使”,拿股票分红收益,转头又搞个1000万的RWA产品,说把设备使用权数字化——听着全是新词儿,可细琢磨,算力大单黄了,NFT和RWA也没见着真金白银的收益,这不就是“蹭热点蹦迪”吗?
还有个细节得提,章建平那样的牛散,一季度刚进海南华铁,二季度就从十大股东里消失了。人家2月买的时候均价8.2元,后来一个月涨了50%,卖出价大概率超10块,赚20%就撤了。咱小散总想着“跟着牛散喝口汤”,可别忘了,人家看的是“实”,咱要是光盯着“热点涨幅”,很容易成了接盘的。
说这些不是为了泼冷水,而是想跟咱散户兄弟唠点实在的——做中长线,咱别被“大订单”“新概念”晃了眼。第一,先看公司“主业扎不扎实”,那些天天跨界、热点一个接一个的,大概率是没心思好好做业务;第二,再看“订单真不真实”,光签个合同不算数,得看有没有实际进展,有没有资金到账,像海南华铁这样7个月没动静的,早该多留个心眼;第三,别贪“短期爆涨”,它3月从5块涨到13块,看着热闹,可没有业绩撑着,涨得多狠,跌回来就有多疼。
现在22万兄弟在社区里emo,有人说要跌3个板,有人说1个就能跑,其实多少个跌停不重要。重要的是往后咱得记着:股市里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些把“故事”讲得比业绩还漂亮的公司,咱得离远点。踏踏实实看主业、看现金流、看真订单,才是咱小散能在市场里长久待下去的底气。
咱再唠两个真事儿,都是这两年散户踩过的同款坑,比说大道理实在。前两年元宇宙火的时候,有家做传统印刷的公司,突然宣布要搞“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还发了个概念图,股价连着3天涨停,不少散户追进去,结果呢?三个月后再看,平台没上线,连个具体的技术合作方都没公布,股价慢慢跌回原点,有人套了大半年才解套——这就是典型的“热点搭车”,主业跟新概念八竿子打不着,纯属拿个PPT讲故事。
还有个更坑的,是做机械零件的公司,去年说签了2个亿的新能源充电桩订单,公告里写得“板上钉钉”,不少人觉得“沾了新能源风口,稳了”。结果过了俩月,有细心的散户翻公告发现,订单里写的“交货时间”“付款比例”全是模糊的,再追问,公司才说“还在协商细节”,又过了俩月,直接说“对方资金没到位,订单暂缓”——这跟海南华铁的37亿大单是不是一个路子?光画饼,不落地,等散户反应过来,早就被挂在高位了。
结合这20年的观察,给咱散户兄弟拆解三个实打实的避坑动作,比“小心热点”这种空话管用。第一个,查“主业匹配度”,不用看公司吹得有多凶,就翻它最近3年的财报,看营收里主业占比有没有80%以上——像海南华铁,主业是工程设备租赁,结果一会儿算力一会儿NFT,主业占比越来越低,这就值得警惕;第二个,盯“订单落地细节”,只要公司发了“大订单公告”,就隔三差五去看后续公告,比如“有没有签订正式合同”“首笔预付款到没到账”“有没有开始生产/交付”,像那种只签个“框架协议”,之后三五个月没动静的,直接归为“高风险”;第三个,看“股东进出节奏”,别光看“牛散进来了”就跟风,得看他“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章建平进海南华铁是2月,当时股价还没疯涨,等3月股价涨了50%,他二季度就撤了,这就是“跟着业绩信号走”,要是咱看见股东在股价暴涨后密集减持,哪怕故事再好听,也得管住手。
这些招儿看着简单,但真能避开八成以上的“故事坑”。咱小散做投资,不求赚快钱,求的是稳当,把“查主业、盯订单、看股东”这三件事做扎实,比天天追热点、听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我可以把刚才说的“避坑动作”和案例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散户防蹭热点避坑清单》,方便你随时翻看或口播时参考,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