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张勇毅,原文标题:《OpenAI 刚刚发布了「AI 原生版」抖音,还有 Sora 2》
或许你已经厌倦了在抖音、小红书上刷到那些真假难辨的AI视频。这种厌倦往往并非源于对技术本身的排斥,而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混乱感:当AI生成的内容与真实世界拍摄的视频混杂在一起,我们理解和消费现实的体验便会备受困扰。
但如果是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打造一个只允许AI内容存在的「抖音」呢?
这正是OpenAI的最新手笔。该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Sora的全新iOS应用,其界面和操作逻辑与抖音、TikTok极为相似,但核心规则却截然不同:在这里,AI生成是唯一的通行证。
01、SoraApp:为AI而生的社交新物种
和抖音一样,打开Sora会看到一个极为精简和熟悉的UI界面:抖音标志性的「上滑」手势依旧是切换视频的核心操作,分享功能也一应俱全。
据OpenAI介绍,这款应用内置两个核心玩法:首先是客串(Cameos)功能:这是Sora最具革命性的功能。用户只需在应用内进行一次性的简短音视频录制,以验证身份并捕捉你的形象,Sora 2模型就能以惊人的保真度将你复刻。之后,你可以授权你的朋友,甚至——如果你足够大胆——是平台上的所有人,将你的虚拟形象置入任何AI场景中,创建带有你个人形象的「客串视频」。
OpenAI强调,形象被使用的用户是最终作品的「共同所有者」,拥有随时删除视频或撤销他人使用权限的权力。
其次,Sora也内置了剪辑工具,只不过同样更加「AI原生」:这个名为混剪(Remix)的剪辑工具只允许用户输入提示词,对平台上的任何视频和潮流进行「二创」,生成属于你自己的版本。
为了保护个人形象不被滥用,OpenAI设立了明确的规则:如果你没有主动上传并授权自己的「客串」形象,任何人都无法在Sora中生成你的视频。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公众人物——除非他们自己上传了客串视频并授权使用。同时,平台现阶段也严格禁止,「不可能生成限制级内容」。
02、Sora2模型:通向「世界模拟器」的关键一步
支撑起整个Sora App体验的,是OpenAI同步发布的Sora 2视频模型。尽管发布相对低调,但OpenAI在官方新闻稿中毫不吝啬地将其称为「视频领域的GPT-3.5时刻」。
Sora 2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对物理世界的深刻理解,这让它能够完成此前模型难以企及的任务。
无论是模拟奥运会体操动作,在冲浪板上完成后空翻并精确模拟浮力和刚体动力学,还是让一只猫在拼命抓住不放的同时完成三周半跳。该模型在写实、电影感和动漫风格方面表现尤其出色。你甚至可以直接用Sora 2来生成一段以假乱真的动漫(虽然动漫本身也不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Sora 2在可控性上取得了巨大飞跃,能够遵循跨越多个镜头的复杂指令,同时精确保持世界状态的一致性,并且拥有了模拟「失败」的能力。
过去的视频模型往往过于「乐观」,为了完成指令可以扭曲现实,比如一个投失的篮球会凭空飞入篮筐。而在Sora 2中,投失的球会遵循物理规律从篮板上弹回。
03、社交实验背后的「责任感」
面对抖音、TikTok等平台已然存在的青少年沉迷问题,OpenAI显然不想让「AI时代的抖音」,一开始就陷进这个舆论漩涡中。
OpenAI在发布会中声明,避免「刷屏」、成瘾、孤立等问题是产品设计的首要考量。
根据OpenAI公布的《信息流理念》,Sora的推荐算法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进行指导,控制自己想看的内容。算法不为「使用时长」进行优化,而是明确地为「最大化创作,而非消费」而设计。默认情况下,内容会严重偏向你关注或互动的人,并优先展示可能激发你创作灵感的视频。
此外,应用内置了定期询问用户身心健康状况的机制,并会主动提供调整信息流的选项。针对青少年用户,也设置了每日可观看生成内容的默认上限,并提供更严格的「客串」权限。
除了自动化安全系统,人工审核团队也在扩充以快速处理欺凌行为。家长还可以通过ChatGPT开启Sora家长控制功能,从而覆盖无限滚动的限制、关闭算法个性化以及管理私信设置。
最后是发布与定价信息:Sora应用目前仅对美国和加拿大用户开放,其他国家将陆续跟进。发行方式采用邀请制,以确保用户能和朋友一起加入。当用户获得访问权限后,还会得到四个额外的邀请名额与朋友分享。目前尚无关于安卓版本何时发布的消息。
在Sora App内,Sora 2最初将免费提供,并设有宽松的初始使用限制。ChatGPT Pro用户还可以在sora官网高质量的Sora 2 Pro模型(很快也将在Sora应用中提供)。OpenAI还计划在API中发布Sora 2。Sora 1 Turbo将继续可用,你创建的所有内容将继续保存在你的媒体库中。
如果说过去的OpenAI是在为全世界提供强大的「AI引擎」,那么Sora App的发布则是一个OpenAI战略更加清晰的信号:这个曾经以探索AI为目标的组织,如今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技术供应商,而是要亲自下场,构建一个从底层模型到上层应用、再到社区生态的完整闭环。
虽然Sora App作为「AI时代的抖音」已经登场,但围绕AI内容平台的问题与争议其实不减反增:用户会接受一个完全由AI构成的虚拟世界吗?传统内容平台将如何应对?
棋局已经摆开。OpenAI用一款看似简单的应用,试图为「后真实时代」的社交媒体画下蓝图。
无论Sora App最终是会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爆款,还是仅仅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创作乐园,可以肯定的是,消费内容和数字社交的边界,因为它这次「不按套路」的出牌,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