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新赛道加速!国资委主任再强调发力“第二曲线”,经营拐点显现积极态势
创始人
2025-09-30 22:15:23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9月29日,财政部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称“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营业总收入同比由降转升,利润总额降幅进一步收窄,国有经济运行显现重要积极信号。

与此同时,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日到广东深入有关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生产运营一线、科研实验室调研,他强调,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工作,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资委多次强调“第二曲线”,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在新发展阶段主动寻求新的增长引擎,以确保国有资本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能保持自身的持续生存、发展和竞争力。

为何反复强调“第二曲线”?

张玉卓今年以来多次调研并强调核心方向均旨在开辟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1月初,他赴深圳调研时就提出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战略聚焦与专业化整合,练就“独门绝技”,抢占竞争制高点以开辟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7月,他在上海调研时再次强调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战新与未来产业,努力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据了解,“第二曲线”由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于1997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企业需在第一增长曲线达到峰值前,通过创新开辟新业务以实现二次增长。

当前,国有企业为应对全球经济周期调整和国内转型挑战,正积极布局“第二曲线”,推动战新产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新突破。而面对全球经济减速和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国资委在2024年11月明确提出推动中央企业开启“第二曲线”,重点布局绿色经济数字技术、未来产业等新赛道。

国企改革专家周丽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但传统产业占比高、战新产业规模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深等问题突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仍依赖低成本竞争模式。中国经济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制度优化、资源再配置效率提升来突破增长瓶颈、激活内生动力,开启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

“国有企业要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张玉卓在调研中指出。

南方电网为例,张玉卓深入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详细了解电网运行等工作,并强调要扛牢能源安全保障首责,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推动能源技术变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南方电网寻找“第二曲线”的重要实践,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电网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南航集团,张玉卓认真调研航班全流程管控等情况,指出要突出抓好新发展动能培育,持续做大做强货运业务,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从而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不仅如此,张玉卓还到广汽集团、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所属广电计量等国有企业调研,强调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投资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大文章。

事实上,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在开启“第二曲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大庆油田从能源生产到治理革新,从科技突破到绿色转型,正以昂扬姿态上扬发展“第二曲线”。其天然气产量跃上60亿立方米新台阶,以稳油增气巩固了全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地位。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与油气业务融合发展,目前已累计发电量超20亿千瓦时,全部用于采油、注水、集输系统等日常生产,构建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新生态。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则以算法、器件、材料三大技术为“根”,构建了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汽车与工业三大产业集群,其营收规模近三年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2024年营收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该企业通过产业裂变,从传统的轨道交通领域拓展到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成功开启了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李锦对本报记者指出,国资委多次强调“第二曲线”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其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转换、技术革命的颠覆性冲击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其目的是要推动国有企业从“舒适区”走向“无人区”,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从而更好地履行其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在新时代继续担当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国企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经营状况的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3.9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年内营收增速首次转正;同期实现利润总额2.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应交税费3.90万亿元,同比下降0.3%。

上半年,地方监管企业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万亿元,经营效益筑底企稳。地方国资国企正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中央企业也表现不俗,“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新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维度国企经营分化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2万亿元,同比下降1.7%,较1—7月收窄5.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显著;但部分地方国企,尤其是资源型省份企业受传统行业下行影响更大,以山西省为例,该省1—5月国企利润总额同比降幅超三成。

张玉卓认为,各地国资委要以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指导推动企业始终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依靠创新来赋予产品与服务更多增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从而获得更高的财务收益;必须依靠创新来改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要实现与环境相容共生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