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断供潮之后是抛售潮?银行朋友透露:这3类房产白送都别要!
创始人
2025-09-30 17:52:57
0

2025年9月,杭州某银行个贷中心,客户经理王磊盯着电脑屏幕直皱眉。系统显示,他负责的片区本月新增断供案例23起,较去年同期暴涨300%。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些断供房源中,70%在挂出3个月后仍未成交,部分业主甚至主动联系银行:“房子我不要了,你们直接收走。”

断供潮未平,抛售潮又起。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50城二手房挂牌量突破850万套,其中“急售房源”(降价幅度超15%)占比达32%,较2024年翻了一倍。某股份制银行风控总监透露:“现在银行收回来的法拍房,60%是业主主动断供,他们算过账——继续还贷等于往无底洞扔钱。”

市场寒意中,哪些房产正在成为“烫手山芋”?结合银行内部数据与一线案例,这3类房产必须警惕。

一、老破小:没有学区加持,就是“资产黑洞”

2025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某1990年建成的老小区,一套50平米一居室挂牌价从320万降至240万,直降80万,仍无人问津。中介小陈摇头:“这房子没电梯、没车位,物业费每平米0.8元但从来没人管,年轻人看一眼就走,老年人爬不动楼梯。”

这类“老破小”正面临双重打击:

  1. 居住价值归零:2025年住建部《城市更新行动方案》明确,未来5年将重点改造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但“改造”仅限加装电梯、外立面翻新,不涉及户型优化。某设计师直言:“50平米的‘刀把户型’再怎么改,也变不成现代人需要的‘LDK一体化’空间。”
  2. 金融属性消失:银行对房龄超20年的房产评估价大幅下调。北京某银行内部文件显示,1995年前建成的房产,贷款成数从7成降至5成,利率上浮15%。业主李女士算账:“我房子市场价400万,银行只肯贷200万,首付要200万,谁买得起?”

更危险的是“学区政策变动”。2025年教育部推行“教师轮岗制”,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试点,名校师资不再固定,学区房溢价空间被压缩。某教育机构调研显示,重点学区房价格较2021年峰值下跌28%,非学区“老破小”跌幅达42%。

二、远郊盘:通勤3小时,降价也难卖

2025年8月,天津武清区某“环京盘”业主群炸锅。一套90平米三居室,业主从120万降至80万,再降到60万,仍无人接盘。中介张磊苦笑:“这小区离市区40公里,没有地铁,公交要换乘3次,上班族谁受得了?”

这类“远郊盘”正陷入“死循环”:

  1. 人口流失加剧:2025年七普数据显示,天津武清、廊坊燕郊等“睡城”区域,过去5年常住人口减少12%,而新房供应量却增长35%。某开发商营销总监坦言:“我们2020年拿地时,规划的是10万人口新城,现在实际入住不到3万。”
  2. 配套严重滞后:承诺的“商业综合体”变成空地,规划的“三甲医院”仍是图纸,连最基本的菜市场都要开车20分钟。业主王女士吐槽:“买的时候说‘未来可期’,现在孩子上学要回市区,老人看病要回市区,这房子就是‘周末度假房’,但谁天天度假?”
  3. 银行“用脚投票”:某国有大行内部风控标准显示,距离市中心超25公里的房产,贷款审批通过率不足40%。银行客户经理透露:“远郊盘价格波动大,2020年涨到2万/平米,现在跌到8000/平米,我们怕断供后拍卖价还不够还贷。”

三、商住房:40年产权到期,交易成本高到离谱

2025年6月,深圳南山区某商住公寓业主集体维权。2016年他们以5万/平米买入,现在市场价跌到3万/平米,但即使这个价也卖不掉——交易税费高达房价的25%。业主刘先生算账:“我房子卖300万,要交增值税15万、个税30万、土地增值税45万,买家还要付3%契税,光税费就100多万,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商住房的“硬伤”远不止税费:

  1. 产权缩水:2025年多地出现“40年产权到期”案例。虽然《民法典》规定“自动续期”,但续期费用标准未明。某律师提醒:“现在续期可能按‘楼面地价’的30%收取,一栋楼补缴费用可能上亿,最终会转嫁到业主头上。”
  2. 生活成本高:商住房水电费是住宅的2倍,物业费普遍超5元/平米/月,且不能落户、没有学区。在北京,某商住公寓业主为了孩子上学,不得不在附近再租一套住宅。
  3. 金融属性弱:银行对商住房贷款限制严格,首付比例通常需50%,利率上浮20%,且贷款年限最长10年。某投资客直言:“买商住房不如买理财,至少不会亏本金。”

市场底部何时到来?专家:警惕“流动性枯竭”

房价下跌背后,是经济基本面变化。2025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1%,增速较2024年放缓1.3个百分点。某智库研究员指出:“当收入增长跟不上房贷压力,居民必然减少购房支出,这是经济规律。”

政策层面,2025年多地放宽限购、降低首付比例,但效果有限。某券商分析师认为:“现在不是缺购房资格,是缺购房信心。大家担心房价继续跌,也担心未来收入不稳定,政策只能托底,难以逆转趋势。”

更危险的是“流动性危机”。当前市场最大风险不是房价下跌,而是房子卖不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延长至120天,较2024年翻倍。某银行风控总监警告:“当业主想卖卖不掉、买家想买不敢买时,市场就会陷入‘僵死’状态,最终导致资产价格崩盘。”

给普通家庭的3条建议

  1. 卖房者:若非紧急用钱,可暂缓挂牌。当前市场“买方市场”特征明显,急于出售可能遭遇“砍价30%”。若必须出售,建议接受“合理低价”,优先选择全款买家,缩短成交周期。
  2. 买房者:关注“租金回报率”(年租金/房价)。若回报率超过3%,说明房产有现金流支撑,抗跌性强;若低于2%,需谨慎考虑。同时避开“老破小”“远郊盘”“商住房”这3类高风险资产。
  3. 投资者:警惕“概念炒作”。2025年多地推出“文旅盘”“康养盘”,但这类项目往往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入不足。某开发商内部文件显示,其某“文旅小镇”项目,2020年开盘去化率80%,2025年二手挂牌量是成交量的5倍。

2025年的房产市场,像一场漫长的寒冬。断供潮、抛售潮背后,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对普通家庭而言,守住现金流、保持理性,比猜测房价涨跌更重要。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在市场波动时,才显出真正的分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