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杭州某银行个贷中心,客户经理王磊盯着电脑屏幕直皱眉。系统显示,他负责的片区本月新增断供案例23起,较去年同期暴涨300%。更让他心惊的是,这些断供房源中,70%在挂出3个月后仍未成交,部分业主甚至主动联系银行:“房子我不要了,你们直接收走。”
断供潮未平,抛售潮又起。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50城二手房挂牌量突破850万套,其中“急售房源”(降价幅度超15%)占比达32%,较2024年翻了一倍。某股份制银行风控总监透露:“现在银行收回来的法拍房,60%是业主主动断供,他们算过账——继续还贷等于往无底洞扔钱。”
市场寒意中,哪些房产正在成为“烫手山芋”?结合银行内部数据与一线案例,这3类房产必须警惕。
2025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某1990年建成的老小区,一套50平米一居室挂牌价从320万降至240万,直降80万,仍无人问津。中介小陈摇头:“这房子没电梯、没车位,物业费每平米0.8元但从来没人管,年轻人看一眼就走,老年人爬不动楼梯。”
这类“老破小”正面临双重打击:
更危险的是“学区政策变动”。2025年教育部推行“教师轮岗制”,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试点,名校师资不再固定,学区房溢价空间被压缩。某教育机构调研显示,重点学区房价格较2021年峰值下跌28%,非学区“老破小”跌幅达42%。
2025年8月,天津武清区某“环京盘”业主群炸锅。一套90平米三居室,业主从120万降至80万,再降到60万,仍无人接盘。中介张磊苦笑:“这小区离市区40公里,没有地铁,公交要换乘3次,上班族谁受得了?”
这类“远郊盘”正陷入“死循环”:
2025年6月,深圳南山区某商住公寓业主集体维权。2016年他们以5万/平米买入,现在市场价跌到3万/平米,但即使这个价也卖不掉——交易税费高达房价的25%。业主刘先生算账:“我房子卖300万,要交增值税15万、个税30万、土地增值税45万,买家还要付3%契税,光税费就100多万,谁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商住房的“硬伤”远不止税费:
房价下跌背后,是经济基本面变化。2025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1%,增速较2024年放缓1.3个百分点。某智库研究员指出:“当收入增长跟不上房贷压力,居民必然减少购房支出,这是经济规律。”
政策层面,2025年多地放宽限购、降低首付比例,但效果有限。某券商分析师认为:“现在不是缺购房资格,是缺购房信心。大家担心房价继续跌,也担心未来收入不稳定,政策只能托底,难以逆转趋势。”
更危险的是“流动性危机”。当前市场最大风险不是房价下跌,而是房子卖不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延长至120天,较2024年翻倍。某银行风控总监警告:“当业主想卖卖不掉、买家想买不敢买时,市场就会陷入‘僵死’状态,最终导致资产价格崩盘。”
2025年的房产市场,像一场漫长的寒冬。断供潮、抛售潮背后,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对普通家庭而言,守住现金流、保持理性,比猜测房价涨跌更重要。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在市场波动时,才显出真正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