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100万张照片见证“鸟的天堂”
创始人
2025-09-29 19:38:50
0

群山秀、溪水清、百鸟鸣……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两大候鸟迁徙通道皆经福建而过,让这里成为“鸟的天堂”。从制度安排,到全民参与,福建一笔笔绘就人鸟和谐的生动画卷。

水鸟翩跹“舞”闽江

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手握长焦镜……野生动物摄影师陈林稳坐在三脚架前,紧紧盯着相机。取景器里,两只“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正在闽江河口湿地的滩涂上追逐嬉戏。

有“最美候鸟”之称的栗喉蜂虎在福建厦门五缘湾“安家” 魏培全 摄

“用镜头记录珍稀鸟类,既可以留存野生动物之美,也能提醒大家要用实际行动善待大自然的小精灵们。”陈林说,20年来,他已拍摄超100万张照片,见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群众护鸟意识的不断提高。

“保护区不仅是众多候鸟的停歇地与越冬地,繁殖地功能也日益凸显。众多燕鸥类水鸟在这里完成交配和育雏等活动,生动诠释了湿地生态价值的全面提升。”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监测科工作的郭萍萍说。

如何护佑“飞羽精灵”

八闽大地的片片“鸟的天堂”,固然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与生态,更依赖于全省上下各方力量的精诚协作。正如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伯锋所言:“护佑‘飞羽精灵’,当地政府与环保组织携手,做了很多实事。”

构建法规制度体系。不仅限于《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更包括在81个县(市、区)依法划定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并引入省市县三级贯通的联席会议制度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此外,福建大胆扩展“林长制”,省林业局会同省公安厅、省高院、省检察院建立“林长+警长”“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从源头上为鸟类保护树立屏障。

构建栖息地保护体系。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综合运用卫星跟踪、红外监测等手段,推进天空地一体化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鸟类科研监测体系。连续20年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福建记录到592种野生鸟类,我国自然分布的鸟类约有40%的种类在闽可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福建积极实施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人工招引、黑脸琵鹭栖息地维护和修复等为鸟儿“修家宅”的专项工程,中华凤头燕鸥已在连江县四姆屿成功繁衍后代。

构建全民大保护体系。福建乐于组织摄影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更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队伍20支,志愿者5000多人,创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33个。

鸟儿衔来“金银山”

生态有多好,鸟儿最知道。依托珍稀鸟类带来的“生态流量”,福建各地大力发展“观鸟经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嘘!来了,注意!”随着“鸟导”谢芳林的提醒,明溪县中溪村观鸟点响起一连串快门声。“‘鸟导’要听得出鸟的叫声,鸟一开口叫,就知道是什么鸟,这才能帮助摄影爱好者拍到鸟。”谢芳林说。

从2016年开始做观鸟旅游的谢芳林,是中溪村第一批经营观鸟点的村民。从食住行到机位保障、器材租赁,凭着全套周到服务,每年收入十几万元。如今,他还带动回村年轻人一起开发、管理观鸟点。

像中溪村观鸟点这样的规范化观鸟点,明溪目前有31个。在推进生态观鸟旅游的同时,当地还引入森林康养元素,培育12个以生态观鸟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今年上半年,明溪接待国内游客78.4万人次,旅游收入6.8亿元。

中溪村党支部书记范德祥说:“守好鸟儿衔来的‘金银山’,就是守住家园的生态根基,守住村民发展致富的新天地。”(半月谈记者林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