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就剩最后两个交易日了,手里的票该留还是该卖?资金该躺平还是找点机会?做了20年财经记者,又专做中长线投资,咱今天就把消息、政策、资金这些事儿捋明白,给大伙说说实在的判断和策略。
先看政策和消息面,这可是市场的“定盘星”。央行三季度例会刚开完,反复提“保持流动性充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还说了要把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些工具用起来,说白了就是央妈在托底,不让节前市场出大波动。好消息是8月工业企业利润已经由负转正,说明实体经济在回暖,这是基本面的支撑;但也有小风险,比如中际旭创大股东要减持,还有两只股要被ST,这些都提醒咱得盯着公司质地。
再看外围市场,多少得留个心眼。最近中概股有点回调,美国那边国庆期间要开议息会,还可能面临政府关门风险,这些事儿虽然不会直接影响A股节前走势,但要是真有变动,节后开盘得消化冲击,咱心里得有个数。不过也不用太慌,毕竟A股休市期间没法交易,真有波动等开盘再应对也不迟。
技术面和资金流向这会儿特别典型。上证指数最近就在3800点的60日线和3900点的缺口之间晃悠,成交量从之前的万亿出头降到了九千多亿,这就是节前资金“歇脚”的样子。资金动向也很清楚,之前涨得猛的科技股有资金兑现离场,银行、电力这些低估值高股息的防御板块反而被资金盯上了,还有人把闲钱拿去买国债逆回购,毕竟年化能到3%以上,躺着赚点利息也香。
市场情绪这会儿就是“谨慎里带点期待”。期权的多空分歧已经到了年内高位,投资者情绪指数也在回落,大家都怕节前出意外,所以不敢轻易下手;但另一方面,没人觉得会有系统性风险,不少人都在等节后的机会,这从历史数据也能看出来,国庆前最后两天沪指平均涨跌幅也就0.1%,基本是窄幅震荡的格局。
结合这些情况,操作策略其实很简单,咱分三种情况说。要是你手里仓位很重,尤其是之前追了高位科技股的,不如顺势减到半仓以下,毕竟长假有太多不确定性,先把部分利润落袋为安,中长线投资不怕少赚这两天的钱。要是想持股过节,别去碰那些涨得太高的题材股,多看看银行、电力、白酒这些抗跌的防御板块,既能扛住节前波动,节后要是有政策利好也能跟着受益。要是手里有闲钱没地方去,9月30号可以买点1到7天期的国债逆回购,能享受到整个假期的利息,这可是无风险收益,比放活期划算多了。
最后再叮嘱一句,节前这两天大概率是缩量震荡,不会有啥大行情,千万别瞎折腾。咱做中长线的,核心是看趋势不是盯短期波动,只要基本面和政策方向没变,就不用为这两天的涨跌焦虑。安安心心处理好仓位,好好过节,节后回来再看市场的真正方向也不迟。